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9页 |
1.1 增产丙烯技术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1.1.1 石油路线增产丙烯技术 | 第14-16页 |
1.1.2 非石油路线增产丙烯技术 | 第16-17页 |
1.2 甲醇与C_4烃耦合制丙烯反应概述 | 第17-21页 |
1.2.1 甲醇与C_4烃耦合制丙烯反应优势 | 第17页 |
1.2.2 甲醇与C_4烃耦合制丙烯反应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3 ZSM-5分子筛概述 | 第21-28页 |
1.3.1 ZSM-5分子筛的结构与性质 | 第21-23页 |
1.3.2 ZSM-5分子筛的改性 | 第23-28页 |
1.4 论文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8-29页 |
第二章 甲醇与丁烯耦合反应制丙烯的热力学计算 | 第29-43页 |
2.1 引言 | 第29页 |
2.2 热力学计算体系的建立和计算方法 | 第29-33页 |
2.2.1 热力学计算体系的建立 | 第29-31页 |
2.2.2 计算方法 | 第31-3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3-41页 |
2.3.1 甲醇与丁烯耦合反应中各反应的反应焓变 | 第33-34页 |
2.3.2 甲醇与丁烯耦合反应中各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和平衡常数 | 第34-36页 |
2.3.3 反应温度对C_2~C_4烯烃平衡组成的影响 | 第36-38页 |
2.3.4 压力对C_2~C_4烯烃平衡组成的影响 | 第38-39页 |
2.3.5 甲醇与丁烯摩尔比对C_2~C_4烯烃平衡组成的影响 | 第39页 |
2.3.6 稀释组分加入量对C_2~C_4烯烃平衡组成的影响 | 第39-41页 |
2.4 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HZSM-5分子筛催化剂上的甲醇与丁烯耦合制丙烯性能研究 | 第43-61页 |
3.1 引言 | 第4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3-49页 |
3.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43-44页 |
3.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44-45页 |
3.2.3 催化剂性能评价 | 第45-47页 |
3.2.4 催化剂的表征 | 第47-4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9-60页 |
3.3.1 HZSM-5分子筛催化剂的结构 | 第49页 |
3.3.2 HZSM-5分子筛催化剂的形貌 | 第49-51页 |
3.3.3 HZSM-5分子筛催化剂的织构 | 第51-52页 |
3.3.4 HZSM-5分子筛催化剂的酸性 | 第52-55页 |
3.3.5 HZSM-5分子筛催化剂的反应性能 | 第55-59页 |
3.3.6 催化剂的合成条件对其形貌的影响 | 第59-60页 |
3.4 小结 | 第60-61页 |
第四章 铈改性的HZSM-5分子筛催化剂上的甲醇与丁烯耦合制丙烯性能研究 | 第61-79页 |
4.1 引言 | 第6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1-63页 |
4.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61-62页 |
4.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62页 |
4.2.3 催化剂性能评价 | 第62页 |
4.2.4 催化剂的表征 | 第62-6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3-78页 |
4.3.1 铈改性对催化剂结构的影响 | 第63-64页 |
4.3.2 铈改性对催化剂织构的影响 | 第64-65页 |
4.3.3 Ce/NZ催化剂的铈元素化学状态 | 第65-67页 |
4.3.4 铈改性对催化剂酸性的影响 | 第67-70页 |
4.3.5 铈负载量对Ce/NZ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70-71页 |
4.3.6 反应条件对2.5Ce/NZ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71-74页 |
4.3.7 Ce/NZ催化剂的稳定性 | 第74-76页 |
4.3.8 催化剂的性质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76-78页 |
4.4 小结 | 第78-79页 |
第五章 硼改性的HZSM-5分子筛催化剂上的甲醇与丁烯耦合制丙烯性能研究 | 第79-101页 |
5.1 引言 | 第79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79-81页 |
5.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79-80页 |
5.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80-81页 |
5.2.3 催化剂性能评价 | 第81页 |
5.2.4 催化剂的表征 | 第81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81-100页 |
5.3.1 硼改性对催化剂结构的影响 | 第81-85页 |
5.3.2 硼改性对催化剂形貌的影响 | 第85-86页 |
5.3.3 硼改性对催化剂织构的影响 | 第86-87页 |
5.3.4 硼改性对催化剂酸性的影响 | 第87-90页 |
5.3.5 硼改性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90-92页 |
5.3.6 反应条件对B,Al-NZ-1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92-95页 |
5.3.7 B,Al-NZ催化剂的稳定性 | 第95-98页 |
5.3.8 甲醇与丁烯耦合制丙烯反应机理 | 第98-100页 |
5.4 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六章 催化剂的失活与再生性能研究 | 第101-113页 |
6.1 引言 | 第101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101-102页 |
6.2.1 催化剂性能评价 | 第101页 |
6.2.2 催化剂的再生 | 第101页 |
6.2.3 催化剂的表征 | 第101-102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102-111页 |
6.3.1 甲醇与丁烯摩尔比对B,Al-NZ-1催化剂稳定性的影响 | 第102-103页 |
6.3.2 反应温度对B,Al-NZ-1催化剂稳定性的影响 | 第103-105页 |
6.3.3 空时对B,Al-NZ-1催化剂稳定性的影响 | 第105-106页 |
6.3.4 再生的B,Al-NZ-1催化剂的结构、织构、酸性和催化性能 | 第106-109页 |
6.3.5 反应后NZ和B,Al-NZ-1催化剂上积碳物种的比较 | 第109-111页 |
6.4 小结 | 第111-113页 |
结论 | 第113-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7页 |
致谢 | 第127-12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29-131页 |
作者简介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