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转录组简介 | 第10-14页 |
1.1.1 转录组概述 | 第10页 |
1.1.2 转录组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1.3 转录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11-14页 |
1.2 miRNA简介 | 第14-18页 |
1.2.1 miRNA概述 | 第14页 |
1.2.2 miRNA的产生及作用机制 | 第14-16页 |
1.2.3 miRNA的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3 雏蝗研究简介 | 第18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20页 |
第2章 中华雏蝗的转录组分析 | 第20-38页 |
2.1 样本采集 | 第2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0-25页 |
2.2.1 总RNA的提取 | 第20-21页 |
2.2.2 总RNA样品质量检测 | 第21-22页 |
2.2.3 转录组文库构建及测序 | 第22页 |
2.2.4 数据处理 | 第22页 |
2.2.5 All-Unigene的功能注释及COG分类 | 第22-23页 |
2.2.6 中华雏蝗雌雄两个样本的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 第23页 |
2.2.7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验证测序结果 | 第23-25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25-35页 |
2.3.1 总RNA样品质量检测 | 第25-26页 |
2.3.2 原始数据统计 | 第26页 |
2.3.3 数据组装 | 第26-28页 |
2.3.4 All-Unigene的功能注释及COG分类 | 第28-30页 |
2.3.5 中华雏蝗两个样本差异表达基因的鉴别 | 第30页 |
2.3.6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功能分析及KEGG代谢通路分析 | 第30-34页 |
2.3.7 部分生殖相关基因的qRT-PCR验证 | 第34-35页 |
2.4 讨论 | 第35-38页 |
第3章 中华雏蝗的小RNA分析 | 第38-48页 |
3.1 实验方法 | 第38-40页 |
3.1.1 sRNA文库构建及测序 | 第38-39页 |
3.1.2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9-40页 |
3.2 实验结果 | 第40-46页 |
3.2.1 测序数据质量及长度分布 | 第40-42页 |
3.2.2 与参考基因组比对及分类注释 | 第42页 |
3.2.3 与已知miRNA比对 | 第42-43页 |
3.2.4 两样本间已知miRNA的差异表达分析 | 第43-45页 |
3.2.5 新miRNA分析 | 第45-46页 |
3.3 讨论 | 第46-48页 |
第4章 miRNA与转录组联合分析 | 第48-56页 |
4.1 实验方法 | 第48页 |
4.1.1 差异表达的已知miRNA靶基因预测及分析 | 第48页 |
4.1.2 miRNA-mRNA调控关系分析 | 第48页 |
4.2 实验结果 | 第48-52页 |
4.3 讨论 | 第52-56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6-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