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1-15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5-25页 |
2.1 沥青 | 第15-17页 |
2.1.1 沥青的元素组成 | 第15页 |
2.1.2 沥青的组分 | 第15-16页 |
2.1.3 沥青的胶体结构 | 第16-17页 |
2.2 胶粉 | 第17-18页 |
2.2.1 概述 | 第17页 |
2.2.2 胶粉的应用 | 第17-18页 |
2.3 SBS改性剂 | 第18-19页 |
2.3.1 SBS的结构 | 第18-19页 |
2.3.2 SBS的性质 | 第19页 |
2.4 改性沥青 | 第19-25页 |
2.4.1 SBS改性沥青 | 第19-21页 |
2.4.2 胶粉改性沥青 | 第21-23页 |
2.4.3 废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 | 第23-25页 |
第3章 实验部分 | 第25-35页 |
3.1 实验原材料和设备 | 第25-27页 |
3.1.1 实验原材料 | 第25-26页 |
3.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6-27页 |
3.2 实验方案 | 第27-29页 |
3.2.1 胶粉助剂活化研究方案 | 第27-28页 |
3.2.2 剪切分散过程 | 第28页 |
3.2.3 复合改性沥青制备工艺流程图 | 第28-29页 |
3.3 胶粉溶胀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 第29-30页 |
3.3.1 确定实验考核指标 | 第29页 |
3.3.2 选定正交表L9 (3~3)设计试验 | 第29-30页 |
3.4 复合改性沥青性能评价指标 | 第30-35页 |
3.4.1 软化点 | 第31页 |
3.4.2 针入度 | 第31页 |
3.4.3 延度 | 第31页 |
3.4.4 针入度指数PI | 第31页 |
3.4.5 动力粘度 | 第31-32页 |
3.4.6 弹性恢复 | 第32页 |
3.4.7 离析试验 | 第32页 |
3.4.8 薄膜烘箱试验 | 第32-33页 |
3.4.9 甲苯不溶物含量的测定 | 第33-35页 |
第4章 废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性能影响研究 | 第35-61页 |
4.1 废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制备配方优化结果与讨论 | 第35-38页 |
4.1.1 综合平衡法 | 第35-38页 |
4.2 80-100 目胶粉,废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性能影响研究 | 第38-48页 |
4.2.1 溶胀时间对沥青性能影响研究 | 第38-41页 |
4.2.2 助剂/胶粉质量比对沥青性能影响研究 | 第41-43页 |
4.2.3 SBS含量对复合改性沥青性能影响研究 | 第43-48页 |
4.3 胶粉目数大于100目时复合改性沥青性能影响研究 | 第48-52页 |
4.3.1 助剂/胶粉质量比对复合改性沥青性能影响研究 | 第48-50页 |
4.3.2 SBS含量对复合改性沥青性能影响研究 | 第50-52页 |
4.4 60-80 目胶粉,复合改性沥青的性能影响研究 | 第52-56页 |
4.4.1 助剂/胶粉质量比对复合改性沥青性能影响研究 | 第52-54页 |
4.4.2 SBS含量对复合改性沥青性能影响研究 | 第54-56页 |
4.5 基质沥青为SK-70 时,胶粉粒径对复合改性沥青的性能影响研究 | 第56-58页 |
4.5.1 胶粉目数对复合改性沥青软化点的影响 | 第57页 |
4.5.2 胶粉目数对复合改性沥青 25°C针入度的影响 | 第57-58页 |
4.5.3 胶粉目数对复合改性沥青 5°C延度的影响 | 第58页 |
4.5.4 胶粉目数对复合改性沥青弹性恢复的影响 | 第58页 |
4.5.5 胶粉目数对复合改性沥青粘度的影响 | 第5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8-61页 |
第5章 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的储存稳定性研究 | 第61-67页 |
5.1 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研究 | 第61-65页 |
5.1.1 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横截面分析 | 第61-62页 |
5.1.2 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甲苯不溶物的测定 | 第62-65页 |
5.2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