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选题的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 第16-18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理论及水土流失多中心治理模式的内涵 | 第18-26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8-19页 |
2.1.1 水土流失的概念及影响 | 第18页 |
2.1.2 水土保持的概念及作用 | 第18-19页 |
2.1.3 水土保持与管理学、经济学的联系 | 第19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2.2.1 多中心治理理论 | 第19-20页 |
2.2.2 公共物品理论 | 第20-21页 |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1-22页 |
2.3 水土流失多中心治理模式的内涵及特征 | 第22-24页 |
2.3.1 水土流失多中心治理模式的内涵 | 第22-23页 |
2.3.2 水土流失多中心治理模式的特征 | 第23-24页 |
2.4 水土流失多中心治理模式的主体分析 | 第24-26页 |
2.4.1 政府主体 | 第24页 |
2.4.2 公众主体 | 第24-25页 |
2.4.3 企业主体 | 第25页 |
2.4.4 三者之间的关系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凤翔县水土流失的治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26-36页 |
3.1 凤翔县水土流失现状 | 第26页 |
3.2 凤翔县水土流失治理的现状 | 第26-28页 |
3.3 凤翔县群众水土保持建设意愿的调查内容 | 第28-30页 |
3.3.1 问卷的设计 | 第28页 |
3.3.2 样本的基本情况 | 第28-30页 |
3.4 凤翔县水土流失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30-36页 |
3.4.1 权责模糊导致治理可持续性不足 | 第30-32页 |
3.4.2 社会公众参与度和治理能力有限 | 第32-33页 |
3.4.3 资金投入渠道和后期管护缺乏 | 第33-36页 |
第四章 国内水土流失治理相关模式的经验借鉴 | 第36-39页 |
4.1 福建长汀模式 | 第36-37页 |
4.2 民营水保模式 | 第37页 |
4.3 可供借鉴的角度 | 第37-39页 |
第五章 渭北黄土台塬区水土流失多中心治理的实现机制 | 第39-45页 |
5.1 政府角度 | 第39-40页 |
5.1.1 政府的角色定位 | 第39-40页 |
5.1.2 发挥政府的引导协调作用 | 第40页 |
5.2 公众角度 | 第40-42页 |
5.2.1 公民的参与意识 | 第40-41页 |
5.2.2 发挥公众参与的推动作用 | 第41-42页 |
5.3 企业角度 | 第42-43页 |
5.3.1 企业等盈利性组织的投资意愿 | 第42页 |
5.3.2 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 第42-43页 |
5.4 三者的互动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 | 第49-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