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概述 | 第9-13页 |
(一)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内涵 | 第9页 |
(二)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价值 | 第9-11页 |
1.有利于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 | 第9-10页 |
2.有利于构建完整的法律保护体系 | 第10页 |
3.顺应国际上未成年人立法的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三)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理论依据 | 第11-13页 |
1.刑法谦抑主义之体现 | 第11-12页 |
2.“以人为本”的刑法人道主义思想 | 第12页 |
3.儒家文化之延伸 | 第12-13页 |
二、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相关规定、司法实践及缺陷 | 第13-20页 |
(一)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相关规定 | 第13-16页 |
1.《刑事诉讼法》中有关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规定 | 第13页 |
2.《关于建立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的意见》中有关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规定 | 第13-14页 |
3.相关的司法解释及规定中有关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规定 | 第14-16页 |
(二)司法实践 | 第16-18页 |
1.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订之前的犯罪记录封存实践 | 第16-17页 |
2.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订之后的犯罪记录封存实践 | 第17-18页 |
(三)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缺陷 | 第18-20页 |
1.与现行的法律法规存在冲突 | 第18-19页 |
2.规定过于原则和笼统,可操作性不强 | 第19页 |
3.缺乏救济措施和责任追究机制 | 第19-20页 |
三、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处理方式的域外借鉴 | 第20-24页 |
(一)国际公约中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处理方式的规定 | 第20-21页 |
(二)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对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处理方式的规定 | 第21-23页 |
1.俄罗斯法中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处理方式的规定 | 第21页 |
2.德国法中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处理方式的规定 | 第21-22页 |
3.日本法中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处理方式的规定 | 第22页 |
4.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法中有关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处理方式的规定 | 第22页 |
5.我国台湾法中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处理方式的规定 | 第22-23页 |
(三)域外经验分析及启示 | 第23-24页 |
四、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完善构想 | 第24-31页 |
(一)实体方面 | 第24-26页 |
1.解决与法律法规之间的矛盾冲突 | 第24页 |
2.明确适用主体 | 第24-25页 |
3.扩大适用范围 | 第25页 |
4.确定封存内容与效力 | 第25-26页 |
(二)程序方面 | 第26-28页 |
1.确定查询主体 | 第26页 |
2.增加启动模式 | 第26-27页 |
3.明确封存程序 | 第27页 |
4.确定查询流程 | 第27-28页 |
(三)完善相关配套机制 | 第28-31页 |
1.建立制度和机构的衔接 | 第28页 |
2.更新观念,加强心理辅导 | 第28-29页 |
3.设立监督程序和救济程序 | 第29-31页 |
结语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致谢 | 第34-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