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7-10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8-9页 |
1.2.1 国外关于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研究 | 第8页 |
1.2.2 国内关于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研究 | 第8-9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0页 |
1.5 本文的创新 | 第10页 |
2. 现代特色农业的相关理论 | 第10-12页 |
2.1 现代农业内涵 | 第10-11页 |
2.2 特色农业的内涵 | 第11页 |
2.3 现代特色农业理论分析 | 第11-12页 |
2.3.1 比较优势理论 | 第11页 |
2.3.2 地域分工理论 | 第11-12页 |
2.3.3 技术创新理论 | 第12页 |
2.3.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2页 |
3. 平陆县发展特色农业的现实条件分析 | 第12-21页 |
3.1 现实基础条件分析 | 第12-14页 |
3.1.1 区划概况 | 第12页 |
3.1.2 区位与交通 | 第12页 |
3.1.3 自然地理条件分析 | 第12-13页 |
3.1.4 资源条件分析 | 第13-14页 |
3.2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分析 | 第14-21页 |
3.2.1 农业战略经济地位分析 | 第14-16页 |
3.2.2 农业发展情况分析 | 第16-18页 |
3.2.3 农民收入水平分析 | 第18-19页 |
3.2.4 农业生产条件分析 | 第19-21页 |
4. 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分析 | 第21-25页 |
4.1 平陆县农业发展的特点 | 第21-22页 |
4.1.1 农业总量提升,比重下降,基地地位不可动摇 | 第22页 |
4.1.2 以基地农业为主的农业生产格局初步形成,提升增效加快 | 第22页 |
4.1.3 农业的生产、生态双重功能开始凸显,生态经济成为主导 | 第22页 |
4.1.4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劳动力缺乏同时存在,组织化经营成为必然 | 第22页 |
4.2 农业发展的优势与机遇分析 | 第22-24页 |
4.2.1 区位优势 | 第23页 |
4.2.2 特色产业优势 | 第23页 |
4.2.3 工业带动优势 | 第23页 |
4.2.4 生态环境优势 | 第23-24页 |
4.2.5 政策环境优势和转型发展机遇 | 第24页 |
4.3 农业发展限制因素分析 | 第24-25页 |
4.3.1 传统观念较浓,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覆盖面较小 | 第24页 |
4.3.2 农业科技化、产业化程度低 | 第24页 |
4.3.3 农业生产要素流失,劳动力老龄化严重 | 第24-25页 |
4.3.4 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土地流转整合困难 | 第25页 |
4.3.5 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矛盾 | 第25页 |
5. 平陆县现代特色农业布局与规划设计 | 第25-33页 |
5.1 发展理念 | 第25-26页 |
5.2 特色农业发展的布局规划 | 第26-29页 |
5.3 特色农业发展的路径 | 第29-33页 |
5.3.1 加快土地流转,实现特色产业规模经营 | 第29页 |
5.3.2 实行土地规模化,打造优势产业基地 | 第29-31页 |
5.3.3 利用现代先进技术,建立科技型高效农业 | 第31页 |
5.3.4 打造企业化组织、市场化营销的发展格局 | 第31-32页 |
5.3.5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升组织化程度 | 第32页 |
5.3.6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农业经营体制 | 第32-33页 |
6. 平陆县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对策建议 | 第33-38页 |
6.1 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制定特色农业发展规划 | 第33页 |
6.2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投入机制 | 第33-34页 |
6.3 加强创新驱动,支持特色产业发展 | 第34页 |
6.4 做强做大特色品牌,扩大品牌效益 | 第34-35页 |
6.5 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 第35页 |
6.6 加强科技教育和人才培训,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 第35页 |
6.7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 第35-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Abstract | 第40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