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装结构设计中褶裥的变化与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第一节 论文研究的立足点 | 第13-15页 |
一、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13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第二节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二、理论意义 | 第16页 |
三、实践意义 | 第16页 |
第三节 论文研究的方法及创新点 | 第16-19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二、论文研究创新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褶裥的发展历程 | 第19-25页 |
第一节 早期服装设计中的褶裥形成 | 第19-22页 |
一、西方历史时期服装褶裥的形成 | 第19-20页 |
二、中国传统服装褶裥的形成 | 第20-22页 |
第二节 女装结构设计中褶裥的发展趋势 | 第22-25页 |
一、为女装风格的确立开辟新思路 | 第22-23页 |
二、为企业塑造个性品牌与产品高附加值 | 第23页 |
三、改变平凡的再创造,创造设计新元素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女装结构设计中褶裥的概述 | 第25-31页 |
第一节 女装结构设计中褶裥的定义 | 第25-26页 |
一、褶裥的含义 | 第25页 |
二、褶裥的特征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女装结构设计中褶裥的功能 | 第26-27页 |
一、褶裥的合体功能 | 第26页 |
二、褶裥的活动功能 | 第26-27页 |
三、褶裥的装饰功能 | 第27页 |
第三节 女装结构设计中褶裥的分类 | 第27-31页 |
一、自然褶 | 第27-28页 |
二、规律褶 | 第28-31页 |
第四章 女装结构设计中褶裥的变化设计 | 第31-45页 |
第一节 褶裥的产生及结构设计原理 | 第31页 |
一、褶裥的产生 | 第31页 |
二、褶裥的结构设计原理 | 第31页 |
第二节 女装结构设计中褶量的来源方法 | 第31-33页 |
一、移褶法 | 第31-33页 |
二、加褶法 | 第33页 |
第三节 褶裥的纸样变化设计 | 第33-37页 |
一、纸样的扇形展开 | 第33-36页 |
二、纸样的平行展开 | 第36页 |
三、纸样的混合展开 | 第36-37页 |
第四节 褶裥的立体构成变化设计 | 第37-45页 |
一、规则褶裥立体构成 | 第37-42页 |
二、不规则褶裥立体构成 | 第42-45页 |
第五章 褶裥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应用 | 第45-70页 |
第一节 褶裥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应用法则 | 第45-46页 |
一、褶裥与面料性能的结合 | 第45页 |
二、褶裥与形式美的统一 | 第45-46页 |
第二节 女装设计中褶裥的影响因素 | 第46-52页 |
一、面料对褶裥设计的影响 | 第46-49页 |
二、人体对褶裥设计的影响 | 第49-51页 |
三、处理工艺对褶裥设计的影响 | 第51-52页 |
第三节 设计师品牌中褶裥运用典型 | 第52-57页 |
一、三宅一生的高科技褶裥 | 第52-55页 |
二、Peplums腰间褶裥勾勒性感曲线 | 第55-56页 |
三、华裔设计师殷亦晴的诗意褶裥 | 第56-57页 |
第四节 褶裥应用实例制作及纸样分析 | 第57-70页 |
一、褶裥应用实例制作 | 第57-64页 |
二、褶裥应用纸样分析 | 第64-70页 |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资料 | 第72-75页 |
附录 | 第75-80页 |
后记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