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临床医学论文--治疗学论文

DNA/两性表面活性剂(C_nDMAO)组装体的构筑与性能研究

摘要第11-14页
ABSTRACT第14-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48页
    1.1 基因治疗第18页
    1.2 基因载体第18-19页
    1.3 病毒载体第19-20页
    1.4 非病毒载体第20-32页
        1.4.1 阳离子脂质体第20-21页
        1.4.2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聚集体第21-23页
        1.4.3 两性表面活性剂聚集体第23-25页
        1.4.4 多胺第25页
        1.4.5 多价金属离子第25-26页
        1.4.6 纳米材料第26-29页
            1.4.6.1 金纳米粒子第26-27页
            1.4.6.2 磁性纳米粒子第27-28页
            1.4.6.3 碳纳米管第28页
            1.4.6.4 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第28-29页
        1.4.7 高聚物第29-32页
            1.4.7.1 聚乙烯亚胺(PEI)第30页
            1.4.7.2 聚乙二醇(PEG)第30页
            1.4.7.3 壳聚糖第30-32页
    1.5 非病毒基因载体在基因传递中面临的障碍第32-33页
        1.5.1 细胞封装第32页
        1.5.2 细胞对DNA-载体复合物的摄取第32-33页
        1.5.3 DNA的释放与进核第33页
    1.6 DNA与非病毒基因载体相互作用的研究手段及方法第33-37页
        1.6.1 透射电镜(TEM)第34页
        1.6.2 荧光显微镜(FM)第34页
        1.6.3 原子力显微镜(AFM)第34-35页
        1.6.4 圆二色光谱(CD)第35页
        1.6.5 相图法第35-36页
        1.6.6 浊度法第36-37页
    1.7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8页
第二章 不同链长的两性表面活性剂(C_nDMAO)聚集体对DNA的捕捉与释放第48-83页
    2.1 引言第48-50页
    2.2 实验部分第50-54页
        2.2.1 实验药品第50-52页
        2.2.2 样品配制第52页
        2.2.3 样品溶液pH测试第52页
        2.2.4 样品溶液浊度和紫外吸收光谱测试第52页
        2.2.5 Zeta电位测试第52页
        2.2.6 圆二色光谱(CD)测试第52-53页
        2.2.7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测试第53页
        2.2.8 琼脂糖凝胶电泳(AGE)测试第53页
        2.2.9 动态激光光散射(DLS)测试第53页
        2.2.10 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第53页
        2.2.11 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FM)表征第53页
        2.2.12 临界胶束浓度(cmc)测定第53-54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54-75页
        2.3.1 DNA在冰醋酸水溶液中稳定性的研究第54-55页
        2.3.2 相行为观察第55-57页
        2.3.3 C_nDMAO/DNA溶液的光谱学研究第57-66页
        2.3.4 C_nDMAO/DNA溶液的琼脂糖凝胶电泳(AGE)第66-67页
        2.3.5 DNA分子构象变化第67-69页
        2.3.6 机理讨论第69-72页
        2.3.7 C_nDMAOH~+/DNA复合物在β-CD和SDS诱导下的解压缩研究第72-75页
    2.4 本章小结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3页
第三章 热响应的两性表面活性剂(C_nDMAO)聚集体调控DNA的捕捉与释放第83-110页
    3.1 引言第83-84页
    3.2 实验部分第84-87页
        3.2.1 实验药品第84页
        3.2.2 样品配制第84-85页
        3.2.3 样品溶液相行为观察第85页
        3.2.4 临界胶束浓度(cmc)测试第85页
        3.2.5 样品溶液pH测试第85页
        3.2.6 DNA分子解链温度(T_m)测试第85页
        3.2.7 Zeta电位测试第85-86页
        3.2.8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试第86页
        3.2.9 紫外吸收光谱和浊度测试第86页
        3.2.10 圆二色光谱(CD)测试第86页
        3.2.11 荧光光谱测试第86页
        3.2.12 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第86页
        3.2.13 动态激光光散射(DLS)测试第86-87页
        3.2.14 琼脂糖凝胶电泳(AGE)测试第8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87-103页
        3.3.1 DNA在Tris-HCl缓冲溶液中稳定性的研究第87页
        3.3.2 C_nDMAO分子在Tris-HCl缓冲溶液中质子化过程的研究第87-89页
        3.3.3 相行为观察第89-91页
        3.3.4 温度的变化对C_nDMAO/DNA溶液浊度的影响第91页
        3.3.5 紫外吸收光谱和圆二色光谱随温度的变化第91-93页
        3.3.6 不同温度下平均水动力学半径(R_h)的变化第93-95页
        3.3.7 DNA分子构象变化第95-96页
        3.3.8 不同温度下C_nDMAO/DNA溶液的荧光光谱第96-99页
        3.3.9 不同温度下C_nDMAO/DNA溶液的琼脂糖凝胶电泳(AGE)第99-100页
        3.3.10 温度控制可逆捕捉释放DNA分子的研究第100-102页
        3.3.11 机理讨论第102-103页
    3.4 本章小结第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10页
第四章 LA/C_(14)DMAO/H_2O体系多结构自组装体及其模板金纳米材料制备与性能第110-130页
    4.1 引言第110-111页
    4.2 实验部分第111-113页
        4.2.1 实验药品第111页
        4.2.2 样品制备第111页
        4.2.3 电导率和pH测定第111-112页
        4.2.4 流变学测定第112页
        4.2.5 冷冻蚀刻透射电镜观察(FF-TEM)第112页
        4.2.6 偏光显微镜观察第112页
        4.2.7 差示扫描量热(DSC)第112页
        4.2.8 氘谱核磁测定(~2H NMR)第112页
        4.2.9 金纳米材料的表征第112页
        4.2.10 金纳米材料与DNA分子相互作用的测定第112-113页
        4.2.11 细胞毒性实验(MTT法)第11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113-125页
        4.3.1 LA/C_(14)DMAO/H_2O三元体系相行为第113-116页
        4.3.2 典型样品聚集体形貌表征第116-117页
        4.3.3 流变学性质第117-119页
        4.3.4 凝胶化转变温度(T_g)的影响因素第119-120页
        4.3.5 氘代核磁共振研究(~2H NMR)第120-121页
        4.3.6 模板法制备金纳米材料第121-123页
        4.3.7 金纳米材料与DNA分子相互作用的探究第123-125页
    4.4 本章小结第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30页
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130-131页
致谢第131-13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132-134页
附件第134-154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54页

论文共1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磁性纳米材料对氯代有机污染物的分子识别吸附与降解
下一篇:高速切削材料变形及断裂行为对切屑形成的影响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