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对贫困大学生自尊水平的影响研究

致谢第1-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2页
引言第12-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问题提出第14-49页
 1 文献综述第14-44页
   ·贫困生及其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第14-19页
   ·自尊的理论及其研究第19-25页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取向的心理辅导策略第25-44页
 2 问题提出第44-49页
   ·已有研究的局限第44-46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46-47页
   ·研究构思第47-49页
第二章 贫困大学生自尊状况的调查研究第49-59页
 1 研究目的第49页
 2 研究方法第49-50页
   ·研究对象第49页
   ·研究工具第49-50页
   ·数据处理第50页
 3 结果第50-54页
   ·贫困大学生人口学变量分析第50-51页
   ·贫困大学生自尊、自我效能与自我接纳现状的分析第51-52页
   ·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接纳与自尊的相关性分析第52页
   ·贫困大学生自尊、自我效能感与自我接纳与性别的差异比较第52-53页
   ·贫困大学生自尊、自我效能感、自我接纳水平的年级差异比较第53-54页
   ·其他人口学变量上贫困生自尊、自我效能和自我接纳的趋势与差异第54页
 4 结论与讨论第54-57页
   ·贫困大学生现状及分析第54-55页
   ·贫困大学生自尊、自我效能和自我接纳的状况分析第55-57页
 5 小结第57-59页
第三章 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对贫困大学生自尊水平的影响研究第59-81页
 1 研究目的第59-60页
 2 研究方法第60-64页
   ·研究对象第60页
   ·实验设计第60-61页
   ·研究工具第61页
   ·统计方法第61页
   ·研究程序第61-64页
 3 本研究团体辅导中的焦点特色第64-70页
   ·招募阶段的焦点特色第64-65页
   ·团体准备阶段的焦点特色第65-66页
   ·团体辅导方案设计中的焦点特色第66-68页
   ·团体辅导进行过程中的焦点特色第68-70页
 4 结果第70-79页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干预前的同质性检验第70-71页
   ·实验组在前、后测数据上的差异性比较第71页
   ·对照组在前、后测数据上的差异性比较第71-72页
   ·实验组、对照组在后测数据上的差异性比较第72页
   ·参加团体辅导成员的主观评价第72-79页
 5 讨论第79-80页
 6 小结第80-81页
第四章 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疗效因子的质性分析第81-98页
 1 研究问题和目的第81页
 2 研究方法第81-82页
   ·研究对象第81-82页
   ·研究工具第82页
   ·研究程序第82页
 3 资料的处理第82-83页
 4 研究结果第83-92页
   ·团体支持第83-85页
   ·团体学习第85-89页
   ·团体乐观性第89-90页
   ·助人机会第90页
   ·团体赋能感第90-92页
   ·其他第92页
 5 讨论第92-96页
   ·焦点解决团体在引发贫困生自尊水平提高上的疗效因子第92-94页
   ·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疗效因子的内在作用机制第94-96页
 6 小结第96-98页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第98-104页
 1 结论第98-99页
   ·在贫困大学生的自尊水平现状以及与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方面第98页
   ·在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对自尊水平的提升效果方面第98页
   ·在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疗效因子质性研究方面第98-99页
 2 研究结果的启示与建议第99-102页
   ·对自尊研究的启示与建议第99-100页
   ·对贫困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启示和建议第100-101页
   ·对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的启示和建议第101-102页
 3 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方法的一些反思第102-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10页
附录第110-120页
个人简历第120-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物质主义价值观影响幸福感的社会比较机制研究
下一篇:研究生人际信任、领悟社会支持与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