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7-8页 |
一:课题背景 | 第7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7-8页 |
第一章:《地恸·重生》暨《5.12 表情》创作的缘起 | 第8-10页 |
第一节:抗震史诗油画《地恸·重生》的诞生 | 第8-10页 |
第二节:《5·12 表情》创作的由来 | 第10页 |
第二章:《地恸·重生》暨《5.12 表情》作品的分析 | 第10-14页 |
第一节:《地恸·重生》暨《5.12 表情》的构图与形式 | 第10-12页 |
一:《地恸·重生》的构图与创作形式 | 第10-11页 |
二:《5.12 表情》的构图与创作形式 | 第11-12页 |
第二节:《地恸·重生》暨《5.12 表情》的造型与色彩 | 第12-14页 |
一:《地恸·重生》的造型与色彩语言 | 第12-13页 |
二:《5.12 表情》的造型与色彩语言 | 第13-14页 |
第三章:《地恸·重生》暨《5.12 表情》中新人文精神的解读 | 第14-20页 |
第一节:新人文精神是人文关怀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 | 第14-15页 |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 | 第14-15页 |
二:新人文精神的时代特征 | 第15页 |
第二节:《地恸·重生》暨《5.12 表情》的新人文精神的凸显 | 第15-20页 |
第四章:《地恸·重生》暨《5.12 表情》创作的审美视点与意义 | 第20-23页 |
第一节:《地恸·重生》暨《5.12表情》创作的审美视点与审美追求 | 第20-21页 |
第二节《地恸·重生》暨《5.12表情》创作的意义 | 第21-23页 |
结语 | 第23-24页 |
致谢 | 第24-25页 |
注释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8页 |
附录: 创作人员名单 | 第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