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前言 | 第11页 |
·聚合物阻垢剂的分类及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天然的聚合物类阻垢剂 | 第11-12页 |
·含羧基聚合物阻垢剂 | 第12页 |
·含磺酸基聚合物阻垢剂 | 第12页 |
·含膦酸聚合物阻垢剂 | 第12-13页 |
·环境友好型绿色阻垢剂 | 第13-14页 |
·阻垢机理研究 | 第14-15页 |
·阻垢机理分类 | 第14-15页 |
·含羧基聚合物阻垢剂的机理研究 | 第15页 |
·含磺酸基聚合物阻垢剂的机理研究 | 第15页 |
·含膦酸基聚合物阻垢剂的机理研究 | 第15页 |
·环氧琥珀酸在水处理领域的研究进展及现状 | 第15-17页 |
·聚环氧琥珀酸的研究进展 | 第16页 |
·聚环氧琥珀酸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19-29页 |
·主要原料和试剂 | 第19-20页 |
·主要仪器 | 第20-21页 |
·PESA均聚物及ESA/AMPS共聚物的合成方法 | 第21-22页 |
·中间产物ESA的合成 | 第21页 |
·PESA均聚物的合成 | 第21页 |
·ESA/AMPS共聚物的合成 | 第21-22页 |
·实验水样 | 第22页 |
·实验方法 | 第22-25页 |
·中间产物ESA产率的测定 | 第22-23页 |
·静态阻碳酸钙性能评定 | 第23-24页 |
·静态阻磷酸钙性能测定 | 第24页 |
·分散Fe_2O_3性能的测定 | 第24-25页 |
·聚合物生物降解性能的测定-生物摇床法 | 第25页 |
·聚合物表征 | 第25-26页 |
·产物的提纯 | 第25-26页 |
·红外光谱表征 | 第26页 |
·元素分析 | 第26页 |
·核磁共振表征 | 第26页 |
·垢样的晶型分析 | 第26-29页 |
·垢样的制备 | 第26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 第26-27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7页 |
·激光粒度分析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和与均聚物性能对比研究 | 第29-45页 |
·中间产物ESA的合成 | 第29-33页 |
·环氧化温度与ESA的收率的关系 | 第29-30页 |
·MA和NaOH摩尔比与ESA的收率的关系 | 第30页 |
·H_2O_2用量与ESA的收率的关系 | 第30-31页 |
·环氧化时间与ESA的收率的关系 | 第31-32页 |
·复合催化剂比例与ESA的收率的关系 | 第32-33页 |
·复合催化剂用量与ESA的收率的关系 | 第33页 |
·ESA/AMPS共聚物的合成 | 第33-37页 |
·单体配比对共聚物阻垢性能的影响 | 第33-34页 |
·共聚时间对共聚物阻垢性能的影响 | 第34-35页 |
·共聚温度对共聚物阻垢性能的影响 | 第35-36页 |
·过硫酸铵用量对共聚物阻垢性能的影响 | 第36-37页 |
·ESA、ESA/AMPS共聚物和PESA均聚物的表征 | 第37-41页 |
·红外光谱表征 | 第37-39页 |
·ESA/AMPS共聚物的核磁共振谱图 | 第39-40页 |
·ESA/AMPS共聚物的元素分析 | 第40-41页 |
·ESA/AMPS共聚物和PESA均聚物阻垢分散性能对比 | 第41-43页 |
·ESA/AMPS共聚物与PESA的阻碳酸钙垢性能对比 | 第41页 |
·ESA/AMPS共聚物与PESA的阻磷酸钙垢性能对比 | 第41-42页 |
·ESA/AMPS共聚物与PESA的分散氧化铁性能对比 | 第42-43页 |
·ESA/AMPS共聚物与PESA的生物降解性能对比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共聚物阻垢机理分析 | 第45-51页 |
·ESA/AMPS共聚物阻垢机理分析 | 第45-49页 |
·静态阻垢实验CaCO_3垢样的SEM分析 | 第45-47页 |
·静态阻垢实验CaCO_3垢样的XRD分析 | 第47-49页 |
·静态阻垢实验CaCO_3垢样的粒径分析 | 第49页 |
·ESA/AMPS共聚物阻垢机理研究 | 第49-50页 |
·成垢的晶核形成阶段 | 第50页 |
·成垢的微晶形成阶段 | 第50页 |
·成垢的晶体形成阶段 | 第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技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