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1页 |
·简介 | 第8页 |
·形态 | 第8页 |
·生长环境 | 第8页 |
·分布环境 | 第8-9页 |
·山楂营养成分 | 第9页 |
·山楂功能因子 | 第9-10页 |
·果蔬保鲜方法 | 第10-11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1-19页 |
·试验材料 | 第11-12页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12-13页 |
·试剂 | 第12页 |
·仪器 | 第12-13页 |
·实验方法 | 第13-14页 |
·操作步骤 | 第13页 |
·操作要点 | 第13-14页 |
·贮藏期间山楂品质的测定 | 第14-15页 |
·果实硬度的测定 | 第14页 |
·可溶性固形物(SSC)含量的测定 | 第14页 |
·可滴定酸(TA)含量的测定 | 第14页 |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 第14-15页 |
·相对电导率的测定 | 第15页 |
·山楂失重率的测定 | 第15页 |
·山楂腐烂率的测定 | 第15页 |
·贮藏期间各类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 第15-19页 |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采用连续比色法) | 第15-16页 |
·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测定(采用L-苯丙氨酸比色法) | 第16页 |
·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采用愈创木酚比色法) | 第16-17页 |
·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测定(采用H2O2比色法) | 第17-18页 |
·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采用邻苯二酚比色法) | 第18-19页 |
·总酚物质含量的测定 | 第19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19-27页 |
·山楂采后贮藏期间硬度变化 | 第19页 |
·山楂采后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变化 | 第19-20页 |
·山楂采后贮藏期间可滴定酸变化 | 第20-21页 |
·山楂采后贮藏期间VC变化 | 第21页 |
·山楂采后贮藏期间相对电导率变化 | 第21-22页 |
·山楂采后贮藏期间失重率变化 | 第22页 |
·山楂采后贮藏期间腐烂率变化 | 第22-23页 |
·山楂贮藏期间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 第23页 |
·山楂贮藏期间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变化 | 第23-24页 |
·山楂贮藏期间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 第24-25页 |
·山楂贮藏期间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 | 第25-26页 |
·山楂贮藏期间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 第26页 |
·山楂贮藏期间总酚含量的变化 | 第26-27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27-29页 |
·结论 | 第27-28页 |
·讨论 | 第28-29页 |
第五章 展望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3页 |
致谢 | 第33-34页 |
作者简介 | 第34-36页 |
导师评阅表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