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辅助人制度研究--以刑事诉讼实务为视角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专家辅助人制度概述 | 第12-16页 |
一、专家辅助人的立法背景 | 第12页 |
二、专家辅助人的价值 | 第12-16页 |
(一)鉴定人制度的缺陷 | 第12-14页 |
(二)专家辅助人制度的作用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国外两种专家制度模式介绍 | 第16-21页 |
一、俄罗斯专家制度模式 | 第16-18页 |
二、美国专家制度模式 | 第18-21页 |
第三章 专家辅助人制度运行的现实分析 | 第21-37页 |
一、专家辅助人庭前的实践问题分析 | 第21-29页 |
(一)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 | 第21-24页 |
(二)专家辅助人的任职资格 | 第24页 |
(三)专家辅助人的委托主体 | 第24-27页 |
(四)决定专家辅助人出庭的主体 | 第27-28页 |
(五)专家辅助人介入诉讼的期限 | 第28-29页 |
二、专家辅助人庭中、庭后的实践问题分析 | 第29-37页 |
(一)专家辅助人的出庭规则 | 第29-32页 |
(二)专家辅助人不应适用回避的规定 | 第32-33页 |
(三)专家辅助人应适用客观的规则 | 第33-34页 |
(四)专家辅助人提供的意见性质 | 第34-35页 |
(五)专家辅助人法律责任的承担 | 第35-37页 |
第四章 专家辅助人制度运行的辅助程序 | 第37-41页 |
一、赋予当事人鉴定程序启动权 | 第37-38页 |
二、完善庭前会议制度 | 第38页 |
三、建立规范的鉴定意见书制度 | 第38-39页 |
四、建立法官采信鉴定意见说理制度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