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3页
   ·研究背景第9-12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15页
     ·研究目的第12-13页
     ·研究意义第13-15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第15-20页
     ·国内研究现状与发展评述第15-19页
     ·国外研究现状评述第19-20页
   ·论文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20-23页
     ·研究方法第20-21页
     ·技术路线第21-23页
第二章 大学生“村官”的概念界定与相关基础理论第23-29页
   ·大学生“村官”的概念界定第23-25页
     ·大学生“村官”与大学生“村官”政策第23页
     ·村村大学生计划第23页
     ·大学生“村官”与“村村大学生计划”的比较第23-25页
   ·大学生“村官”相关基础理论第25-28页
     ·胜任力模型第25-26页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第26-27页
     ·人性假设理论第27-28页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黑龙江省大学生“村官”工作现状与面临的问题及成因分析第29-43页
   ·黑龙江省大学生“村官”工作现状第29页
   ·黑龙江省大学生“村官”工作面临的问题第29-32页
     ·大学生“村官”工作的人员选聘缺乏针对性第30页
     ·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教育培训缺乏长期性第30-31页
     ·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岗位作用缺乏前瞻性第31页
     ·大学生“村官”工作的考核提升缺乏规范性第31页
     ·大学生“村官”工作期满后缺乏后续性第31-32页
   ·黑龙江省大学生“村官”工作问题的成因分析第32-40页
     ·人员选聘——“前提”不充分第32-34页
     ·岗前培训——“蓄力”不持久第34-35页
     ·入职走岗——“内容”不详尽第35-38页
     ·绩效考核——“支撑”不合理第38-39页
     ·生涯规划——“保障”不到位第39-40页
   ·本章小结第40-43页
第四章 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对策与建议第43-53页
   ·宏观领导体系第44-46页
     ·理念引导第44-45页
     ·宏观管理第45-46页
   ·政策导向体系第46-49页
     ·科学选聘第46-47页
     ·考核激励第47-49页
   ·作用发挥体系第49-50页
     ·创业带富第49-50页
     ·科技示范第50页
   ·保障流动体系第50-51页
     ·待遇保障第50-51页
     ·有序流动第51页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五章 结语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致谢第59-61页
附录Ⅰ第61-62页
附录Ⅱ第62-63页
附录Ⅲ第63-64页
附录Ⅳ第64-65页
附录Ⅴ第65-67页
个人简历第67页
 个人情况第67页
 教育背景第67页
 科研经历第67页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3种诱导剂对大鼠肝脏CYP2E1表达及肝损伤相关酶的影响
下一篇:大庆市农村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