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操作系统论文--Windows操作系统论文

数量性状分离分析Windows软件包研制和印记QTL检测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模型符号说明第10-11页
英文缩略词第11-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4页
   ·植物数量性状遗传体系第12-17页
     ·植物数量性状遗传体系的认识第12-13页
     ·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的研究进展第13-16页
     ·数量性状分离分析的基本思路第16-17页
     ·植物数量性状分离分析软件研究进展第17页
   ·QTL定位的原理与方法第17-19页
     ·区间作图法第17-18页
     ·多区间作图法第18-19页
   ·印记数量性状基因座定位第19-22页
     ·印记数量性状基因座的概念第19-20页
     ·印记数量性状基因座的研究进展第20-22页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2-24页
第二章 分离分析Windows软件包的原理与方法第24-32页
   ·数量性状分离分析原理与方法第24-29页
     ·基本理论概念第24页
     ·样本似然函数第24-25页
     ·AIC(Akaike's information criterion)准则第25页
     ·适合性检验第25-26页
     ·极大似然估计第26-27页
     ·混合模型中参数极大似然估计的EM算法第27-28页
     ·分离世代个体与家系的后验概率计算第28-29页
   ·编程语言与环境第29-32页
     ·NET Framework系统平台第29页
     ·C++编程语言第29-32页
第三章 数量性状分离分析Windows软件包的改进第32-42页
   ·界面设计第32页
   ·功能模块第32-34页
     ·模型选择的功能模块第32-33页
     ·遗传参数计算的功能模块第33页
     ·分离群体个体或家系主基因型的后验概率第33-34页
     ·结果的输出格式第34页
   ·程序算法第34-42页
     ·算法包Clapack V3.1.1第34-37页
     ·函数库Boost V1.51.0第37-42页
第四章 分离分析Windows软件研发分析与系统设计第42-52页
   ·软件研发分析第42-43页
     ·原有课题组研究基础第42页
     ·软件研发环境第42-43页
   ·软件系统设计第43-52页
     ·设计目标第43页
     ·运算框图第43页
     ·极大似然估计框图第43页
     ·核心技术第43-44页
     ·使用系统要求第44-45页
     ·数据文件格式第45-46页
     ·软件功能第46页
     ·软件界面设计第46-49页
     ·软件系统类图第49-52页
第五章 分离分析Windows软件包功能介绍与模拟研究第52-68页
   ·软件的界面与功能第52-62页
     ·单世代分离分析软件功能第52-56页
     ·多世代分离分析软件功能第56-58页
     ·分离世代个体后验概率分析软件(GClasser)功能第58-62页
   ·Monte Carlo模拟研究第62-68页
     ·DH单世代分离分析(SEA-DH)第62-63页
     ·B_1和B_2世代分离分析(SEA-BC)第63-64页
     ·P_1、P_2和DH三世代联合分离分析(SEA-G3DH)第64页
     ·P_1、P_2、F_1、B_1和B_2五世代联合分离分析(SEA-G5BC)第64-65页
     ·P_1、P_2、F_1、B_1、B_2和F_2六世代联合分离分析(SEA-G6)第65-66页
     ·P_1、P_2、F_1、B_(1:2)、B_(2:2)和F_(2:3)六家系世代联合分离分析(SEA-G6F)第66-68页
第六章 印记QTL检测与Monte Carlo模拟研究第68-74页
   ·印记QTL的检测第68-70页
     ·印记QTL的区间作图第68-69页
     ·印记QTL的多区间作图第69-70页
   ·Monte Carlo模拟研究第70-74页
     ·遗传率和样本容量大小对印记QTL区间作图的影响第70-71页
     ·遗传率和样本容量大小对印记QTL多区间作图的影响第71-72页
     ·全基因组中印记QTL的多区间作图第72-74页
第七章 讨论第74-78页
   ·关于数量性状遗传体系分离分析法和QTL定位分析法的比较第74-75页
   ·关于软件的编译环境第75页
   ·关于软件使用的注意事项第75-76页
     ·数据导入第76页
     ·数据质量第76页
     ·结果分析第76页
   ·关于印记QTL的多区间作图检测第76-78页
全文结论与创新点第78-80页
 全文结论第78页
 创新点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8页
致谢第88-90页
硕士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相关论文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棉花叶肉原生质体分离及目标基因瞬时表达体系建立和一个含DUF761DOMAIN的基因功能分析
下一篇:基于Ⅰ型PKS基因的海芦笋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