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主要缩略词 | 第11-12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2-34页 |
第一章 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及目标基因瞬时转化体系的研究进展 | 第12-28页 |
1 概述 | 第12-13页 |
2 植物原生质体分离体系的研究进展 | 第13-22页 |
·原生质体的分离提取 | 第13-19页 |
·原生质体的纯化方法 | 第19-21页 |
·原生质体的应用 | 第21-22页 |
3 植物原生质体瞬时转化体系的研究进展 | 第22-28页 |
·原生质体的瞬时转化 | 第22-26页 |
·原生质体瞬时表达体系的应用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异源多倍体棉花的形成及重复基因的功能多样性 | 第28-33页 |
1 棉属的起源和进化 | 第28-29页 |
·原始棉属的起源 | 第28页 |
·棉属染色体组的划分 | 第28-29页 |
2 异源四倍体棉种的形成 | 第29-30页 |
·异源四倍体的供体种 | 第29-30页 |
·异源四倍体的形成 | 第30页 |
3 重复基因的功能分化 | 第30-33页 |
·多倍体植物基因组的形成 | 第30-31页 |
·重复基因的功能分化 | 第31-33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3-34页 |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 | 第34-72页 |
第三章 棉花叶肉原生质体分离 | 第34-46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4-35页 |
·植物材料 | 第34页 |
·试剂、实验仪器和培养基 | 第34-35页 |
2 方法 | 第35-37页 |
·实验设计 | 第35页 |
·棉花叶肉原生质体分离体系的优化 | 第35-36页 |
·棉花叶肉原生质体数量统计和活性测定 | 第36-3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7-42页 |
·不同叶龄对提取棉花叶肉原生质体的影响 | 第37-38页 |
·不同甘露醇浓度对提取棉花叶肉原生质体的影响 | 第38-40页 |
·不同酶解时间对提取棉花叶肉原生质体的影响 | 第40-41页 |
·棉花叶肉原生质体分离和纯化的优化体系 | 第41-42页 |
4 讨论 | 第42-46页 |
第四章 棉花原生质体的瞬时转化体系 | 第46-62页 |
1 实验材料 | 第46-47页 |
·菌株和载体 | 第46-47页 |
·试剂和培养基 | 第4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7-58页 |
·瞬时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7-55页 |
·大量提取质粒DNA | 第55-57页 |
·棉花原生质体的瞬时转化 | 第57-5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8-60页 |
·瞬时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8-59页 |
·瞬时转化体系的验证 | 第59-60页 |
4 讨论 | 第60-62页 |
第五章 陆地棉DUF761基因的功能初步分析 | 第62-72页 |
1 实验材料 | 第62页 |
·菌体和材料 | 第62页 |
·培养基 | 第62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2-66页 |
·亚细胞定位 | 第62-63页 |
·转基因拟南芥的转化和筛选 | 第63-65页 |
·转基因拟南芥定量表达 | 第65-6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66-69页 |
·目标基因亚细胞定位分析 | 第67页 |
·转基因拟南芥植株获得 | 第67-68页 |
·转基因拟南芥定量表达分析 | 第68页 |
·转基因纯合株系的表型变异 | 第68-69页 |
4 讨论 | 第69-72页 |
本文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论文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