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9页 |
第一章 产业投资基金公司业绩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19-31页 |
第一节 财务管理目标理论 | 第19-24页 |
一、利润最大化 | 第19-20页 |
二、股东价值最大化 | 第20-21页 |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 | 第21页 |
四、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 | 第21-22页 |
五、产业投资基金公司的利益相关者 | 第22-24页 |
第二节 经济增加值理论 | 第24-27页 |
一、经济增加值的计算方法 | 第25-26页 |
二、经济增加值的优缺点 | 第26页 |
三、经济增加值的应用 | 第26-27页 |
第三节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理论 | 第27-29页 |
一、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假设 | 第27-28页 |
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关系式 | 第28页 |
三、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优缺点 | 第28-29页 |
四、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应用价值 | 第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二章 公司业绩评价体系的比较及启示 | 第31-43页 |
第一节 平衡计分卡评价体系 | 第31-33页 |
一、平衡计分卡的概念 | 第31页 |
二、平衡计分卡的主要内容 | 第31-32页 |
三、平衡计分卡的优缺点 | 第32-33页 |
第二节 指数评价体系 | 第33-37页 |
一、夏普指数法 | 第33-35页 |
二、特雷诺指数法 | 第35-36页 |
三、詹森指数法 | 第36-37页 |
第三节 等级评价体系 | 第37-39页 |
一、晨星中国评价体系 | 第37-38页 |
二、标准普尔评价体系 | 第38-39页 |
第四节 比较及启示 | 第39-42页 |
一、各种评价体系的比较 | 第39-40页 |
二、各种评价体系的启示 | 第40-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产业投资基金公司业绩评价指标的设计 | 第43-65页 |
第一节 财务方面的指标设计 | 第46-49页 |
一、财务方面指标的细分 | 第46-47页 |
二、财务方面指标的解释 | 第47-49页 |
第二节 客户方面的指标设计 | 第49-51页 |
一、客户方面指标的细分 | 第49页 |
二、客户方面指标的解释 | 第49-51页 |
第三节 内部流程方面的指标设计 | 第51-56页 |
一、内部流程方面指标的细分 | 第51-52页 |
二、内部流程方面指标的解释 | 第52-56页 |
第四节 学习与成长能力方面的指标设计 | 第56-59页 |
一、学习与成长能力方面指标的细分 | 第56-57页 |
二、学习与成长能力方面指标的解释 | 第57-59页 |
第五节 社会责任方面的指标设计 | 第59-62页 |
一、社会责任方面指标的细分 | 第59-60页 |
二、社会责任方面指标的解释 | 第60-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5页 |
第四章 产业投资基金公司业绩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65-72页 |
第一节 产业投资基金公司业绩评价指标的相关性 | 第65-68页 |
一、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 | 第66-67页 |
二、五个维度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 | 第67-68页 |
第二节 产业投资基金公司业绩评价的指标综合 | 第68-70页 |
一、综合方法的选用 | 第68-69页 |
二、指标综合的总体思路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五章 产业投资基金公司业绩评价体系的实施障碍与合理性验证 | 第72-81页 |
第一节 实施产业投资基金公司业绩评价体系的障碍分析 | 第72-74页 |
一、风险与收益同增假设的再推断 | 第72-73页 |
二、现金流的不确定性和非均衡性 | 第73页 |
三、收益的非正态性 | 第73-74页 |
四、基础数据的可获得性和真实性缺陷 | 第74页 |
第二节 产业投资基金公司业绩评价体系的合理性验证 | 第74-80页 |
一、美国首都银行 | 第75-76页 |
二、美国先锋石油公司 | 第76页 |
三、美孚公司北美营销与精炼事业部 | 第76-78页 |
四、新加坡淡马锡投资公司 | 第78-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结论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