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情况 | 第12-15页 |
·国外乡村聚落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13页 |
·国内乡村聚落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5页 |
·存在的问题与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第15页 |
·本章小节 | 第15-16页 |
第二章 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研究的相关理论与本文研究方法 | 第16-31页 |
·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16-17页 |
·相关概念 | 第16页 |
·相关理论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研究范围及数据来源 | 第20-29页 |
·研究范围 | 第20-23页 |
·研究对象 | 第23-28页 |
·数据来源 | 第28-29页 |
·本章小节 | 第29-31页 |
第三章 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43页 |
·概述 | 第31页 |
·人口规模数量 | 第31-33页 |
·居民收入水平 | 第33-34页 |
·居民观念 | 第34-35页 |
·城乡人口流动 | 第35-36页 |
·城市用地扩张 | 第36-37页 |
·自然环境 | 第37-38页 |
·政府政策 | 第38页 |
·基础设施建设 | 第38-39页 |
·区位条件 | 第39-40页 |
·产业结构 | 第40-42页 |
·本章小节 | 第42-43页 |
第四章 乡村聚落空间形态演变分析 | 第43-61页 |
·概述 | 第43-44页 |
·形态 | 第43页 |
·空间形态 | 第43页 |
·空间形态演变 | 第43-44页 |
·线-网状聚落 | 第44-48页 |
·分布范围 | 第44页 |
·基地特点 | 第44-45页 |
·空间形态与特征分析 | 第45-46页 |
·发展演变 | 第46-48页 |
·块状聚落 | 第48-53页 |
·分布范围 | 第48-49页 |
·基地特点 | 第49-50页 |
·形态与空间分析 | 第50页 |
·发展演变 | 第50-53页 |
·面状聚落 | 第53-56页 |
·分布范围 | 第53页 |
·基地特点 | 第53页 |
·形态与空间分析 | 第53-54页 |
·发展演变 | 第54-56页 |
·散点状聚落 | 第56-58页 |
·分布范围 | 第56页 |
·基地特点 | 第56-57页 |
·形态与空间分析 | 第57页 |
·发展演变 | 第57-58页 |
·树枝状聚落 | 第58-59页 |
·分布范围 | 第58页 |
·基地特点 | 第58页 |
·形态与空间分析 | 第58-59页 |
·发展演变 | 第59页 |
·本章小节 | 第59-61页 |
第五章 乡村聚落景观格局指数分析 | 第61-92页 |
·概述 | 第61-62页 |
·数据处理 | 第61页 |
·采用的景观格局指数计算方法 | 第61-62页 |
·西樵镇总体乡村聚落空间演变分析 | 第62-69页 |
·西樵镇总体乡村聚落发展演变分析 | 第62-65页 |
·西樵镇总体乡村聚落景观格局指数分析 | 第65-69页 |
·西樵镇分区域乡村聚落空间演变分析 | 第69-91页 |
·研究对象分区 | 第69-70页 |
·各区域乡村聚落分布 | 第70-72页 |
·镇中心区乡村聚落空间演变分析 | 第72-76页 |
·河岸区乡村聚落空间演变分析 | 第76-80页 |
·低丘陵区乡村聚落空间演变分析 | 第80-84页 |
·鱼塘区乡村聚落空间演化分析 | 第84-88页 |
·风景山区乡村聚落空间演化分析 | 第88-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六章 乡村聚落空间演变驱动机制分析 | 第92-101页 |
·驱动力构成 | 第92-93页 |
·内源驱动力 | 第92页 |
·外源驱动力 | 第92页 |
·阻力 | 第92-93页 |
·内源驱动力与村聚落演变发展的关系 | 第93-95页 |
·人口数量与乡村聚落演变发展成正相关 | 第93页 |
·居民收入与乡村聚落演变发展成正相关 | 第93-94页 |
·人口流动与乡村聚落演变发展成正负相关 | 第94-95页 |
·外源驱动力与村聚落演变发展的关系 | 第95-97页 |
·经济水平、产业结构与乡村聚落演变发展成正相关 | 第95-96页 |
·基础建设设施与乡村聚落演变发展成正相关 | 第96-97页 |
·主要内外源驱动因素及驱动机制 | 第97-100页 |
·主要内外源驱动因素 | 第97-98页 |
·西樵镇乡村聚落发展驱动机制分析 | 第98-100页 |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第101-104页 |
·主要结论 | 第101-102页 |
·研究不足 | 第102-103页 |
·讨论与展望 | 第103-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0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08-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