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6页 |
英文摘要 | 第16-21页 |
导言 | 第21-47页 |
一、研究缘起和意义 | 第21-31页 |
二、学界研究述评 | 第31-44页 |
三、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第44-45页 |
四、创新之处 | 第45-47页 |
第一章 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理论考察 | 第47-70页 |
一、相关基本概念的厘定 | 第47-51页 |
(一) 农民工内涵的梳理及界定 | 第47-49页 |
(二) 机制、体制与制度 | 第49-51页 |
二、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构成要素及功能 | 第51-58页 |
(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 第51-52页 |
(二)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构成要素 | 第52-56页 |
(三)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功能 | 第56-58页 |
三、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理论基础 | 第58-70页 |
(一) 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理论依据 | 第58-60页 |
(二)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农民(工)教育问题溯源 | 第60-67页 |
(三) 启示与借鉴 | 第67-70页 |
第二章 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相关分析 | 第70-94页 |
一、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及内容 | 第70-82页 |
(一) 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 第70-77页 |
(二) 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 第77-79页 |
(三) 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 第79-82页 |
二、城市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构建的目标、原则及特点 | 第82-86页 |
(一) 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构建的目标 | 第82页 |
(二) 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构建原则 | 第82-85页 |
(三) 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特点 | 第85-86页 |
三、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构成 | 第86-94页 |
(一) 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基本要素构成 | 第86-87页 |
(二) 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制度规范 | 第87-93页 |
(三) 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各要素内在联系 | 第93-94页 |
第三章 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变迁发展 | 第94-104页 |
一、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历史考察 | 第94-97页 |
(一) 初步探索阶段(1979-1988) | 第94-95页 |
(二) 管理与服务并重,开始注重人文关怀阶段(1989-1999) | 第95-96页 |
(三) 教育主体多元化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 | 第96-97页 |
二、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实践经验分析 | 第97-104页 |
(一) 制度规范不断完善 | 第98页 |
(二) 教育主体呈现多元化 | 第98-100页 |
(三) 教育内容开始侧重精神文化生活 | 第100-101页 |
(四) 教育载体开始NGO化 | 第101-104页 |
第四章 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现状 | 第104-116页 |
一、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机制面临的困境 | 第104-109页 |
(一) 教育主体不明确,组织运行不流畅 | 第104-105页 |
(二) 教育手段单一化,缺乏保障机制 | 第105页 |
(三) 部分农民工(教育客体)难以企及 | 第105-106页 |
(四) 教育载体——社会组织发育不完善 | 第106-107页 |
(五) 教育动力机制不足 | 第107-108页 |
(六) 教育效果评估机制缺位 | 第108-109页 |
二、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困境的成因分析 | 第109-110页 |
(一) 缺乏专门机构 | 第109页 |
(二) 投入不足 | 第109-110页 |
(三) 管理观念滞后 | 第110页 |
三、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亟待转换 | 第110-116页 |
(一) 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之需 | 第110-114页 |
(二) 社会发展大势之需 | 第114-116页 |
第五章 构建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机制 | 第116-147页 |
一、构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动力机制 | 第117-120页 |
(一) 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增强制度推进力 | 第118页 |
(二) 构建权益保障机制,发挥利益导向力 | 第118-119页 |
(三) 注重精神满足,提供精神动力 | 第119页 |
(四) 完善内容与方法,加强改革创新力 | 第119-120页 |
(五) 人性化社区规划,强化社区空间的粘合力 | 第120页 |
二、构建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 | 第120-124页 |
(一) 构建组织保障机制 | 第121-123页 |
(二) 构建政策保障机制 | 第123页 |
(三) 构建资源保障机制 | 第123-124页 |
(四) 构建环境保障机制 | 第124页 |
三、构建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社区化人文关怀机制 | 第124-130页 |
(一) 构建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社区化人文关怀机制的必要与可能 | 第124-126页 |
(二) 构建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社区化人文关怀机制的内容 | 第126-130页 |
四、构建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工作介入机制 | 第130-133页 |
(一) 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工作介入机制的内涵与意义 | 第130-131页 |
(二) 构建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工作介入机制的内容 | 第131-133页 |
五、构建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机制 | 第133-139页 |
(一) 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机制的内涵与动力 | 第134-136页 |
(二) 构建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机制的内容 | 第136-139页 |
六、构建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职业教育载体机制 | 第139-143页 |
(一) 构建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教育载体机制的现实可能性 | 第140-141页 |
(二) 构建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教育载体机制的内容 | 第141-143页 |
七、构建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机制 | 第143-147页 |
(一) 构建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机制的意义 | 第143-144页 |
(二) 构建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机制的内容 | 第144-147页 |
结语 | 第147-149页 |
致谢 | 第149-150页 |
参考文献 | 第150-158页 |
读博期间发表论文 | 第158-15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