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1页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3页 |
(一) 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 | 第10-11页 |
(二) 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差距 | 第11-12页 |
(三) 课堂对话对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意义 | 第12-13页 |
(四) 课堂对话研究对实践的意义 | 第13页 |
二、研究问题 | 第13-15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5-24页 |
(一) 课堂话语的定义 | 第15-17页 |
(二) 教师课堂话语的研究 | 第17-21页 |
(三) 学生课堂话语的研究 | 第21-22页 |
(四) 师生互动话语的研究 | 第22-23页 |
(五) 小结 | 第23-24页 |
四、核心概念 | 第24-28页 |
(一) 英语教师课堂话语 | 第24-25页 |
(二) 课堂对话 | 第25-28页 |
五、研究设计与实施 | 第28-31页 |
(一)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28-29页 |
(二) 研究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 第29-31页 |
第二章 高中英语课堂对话中的引发问题 | 第31-42页 |
一、引发问题的数量与频率 | 第31-34页 |
(一) 单个问题的数量与频率 | 第31-32页 |
(二) 问题组的数量与频率 | 第32-34页 |
二、引发问题的类型及占比 | 第34-40页 |
(一) 不同类型问题的整体占比 | 第34-36页 |
(二) 不同层次教师使用不同类型问题的占比 | 第36-38页 |
(三) 不同类型问题对表达的促进 | 第38-40页 |
三、小结 | 第40-42页 |
第三章 高中英语课堂对话中的候答时间 | 第42-48页 |
一、整体问题的平均候答时间 | 第42-43页 |
二、不同类型问题的平均候答时间 | 第43-45页 |
(一) 低思维含量问题和高思维含量问题的平均候答时间比较 | 第43-44页 |
(二) 六类问题的平均候答时间比较 | 第44-45页 |
三、不同候答时间的问题占比 | 第45-46页 |
四、不同候答时间对表达的促进 | 第46-47页 |
五、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高中英语课堂对话中的回答反应与反馈评价 | 第48-54页 |
一、回答反应 | 第48-50页 |
(一) 回答反应的主要方式与占比 | 第48-49页 |
(二) 不同层次教师回答反应的占比 | 第49-50页 |
二、反馈评价 | 第50-53页 |
(一) 反馈评价的主要方式与数量 | 第50-51页 |
(二) 不同反馈评价方式的占比 | 第51-53页 |
三、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总结与思考 | 第54-64页 |
一、高中英语课堂对话的优势与不足 | 第54-55页 |
(一) 高中英语课堂对话的优势 | 第54页 |
(二) 高中英语课堂对话的不足 | 第54-55页 |
二、影响高中英语课堂对话的因素 | 第55-59页 |
(一) 教师因素 | 第55-57页 |
(二) 学生因素 | 第57-58页 |
(三) 外在因素 | 第58-59页 |
三、提升高中英语课堂对话品质的建议 | 第59-64页 |
(一)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为学生思维创设空间 | 第59-61页 |
(二) 合理给与候答时间,为学生思维提供时间 | 第61页 |
(三) 有效进行反馈评价,激励学生思维与表达 | 第61-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后记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