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绪论 | 第8-15页 |
| 第一章 中越两国的海洋自然环境与海神类型 | 第15-22页 |
| 第一节 孕育中越两国多海神信仰的海洋自然环境 | 第15-17页 |
| 一、中国的海洋自然环境 | 第15-16页 |
| 二、越南的海洋自然环境 | 第16页 |
| 三、中越两国面临的海洋自然环境的联系 | 第16-17页 |
| 第二节 中越两国的海神类型 | 第17-22页 |
| 一、神格人化的海神 | 第18-19页 |
| 二、人格神化的海神 | 第19-20页 |
| 三、物格神化的海神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中越两国主要海神信仰及传说文本分析 | 第22-35页 |
| 第一节 中越两国共同的海神信仰及传说文本分析 | 第22-28页 |
| 一、南海四位圣娘 | 第22-24页 |
| 二、妈祖天后 | 第24-27页 |
| 三、龙王 | 第27-28页 |
| 第二节 中国主要海神信仰及传说文本分析 | 第28-30页 |
| 一、四海神 | 第28页 |
| 二、被视为海神的观世音菩萨 | 第28-29页 |
| 三、被视为海神的伏波将军 | 第29-30页 |
| 第三节 越南主要海神信仰及传说文本分析 | 第30-35页 |
| 一、天依阿那演婆 | 第30-32页 |
| 二、制胜夫人 | 第32-34页 |
| 三、鲸鱼海神 | 第34-35页 |
| 第三章 中越多海神信仰的基本特征、形成原因及相互交流的途径 | 第35-39页 |
| 第一节 中越多海神信仰的基本特征 | 第35-36页 |
| 一、信仰仪式的海洋性 | 第35页 |
| 二、信仰目的的功利性 | 第35-36页 |
| 三、信仰对象的多元性 | 第36页 |
| 四、信仰的地区族群性 | 第36页 |
| 第二节 中越多海神信仰形成的原因 | 第36-37页 |
| 一、“泛灵信仰”观念是中越多海神并存的思想前提 | 第36页 |
| 二、中越多民族产生多元文化和多海神信仰 | 第36-37页 |
| 三、渔业生产的风险性需要获得海神的精神庇护 | 第37页 |
| 四、便利快捷的海洋交通有利于海神信仰的传播 | 第37页 |
| 第三节 中越共有的海神信仰相互交流的途径 | 第37-39页 |
| 一、移民带入 | 第37-38页 |
| 二、跨境民族传播 | 第38-39页 |
| 结语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 后记 | 第43-4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