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2页 |
一、调研的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二、选择调研地点的理由 | 第9-10页 |
三、调研方法 | 第10页 |
四、调研经过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概述 | 第12-21页 |
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的含义和内容 | 第12-18页 |
(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的含义 | 第12页 |
(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的内容 | 第12-16页 |
(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的立法发展过程 | 第16-18页 |
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一)教育刑理论 | 第19页 |
(二)再社会化理念 | 第19-20页 |
(三)刑罚个别化原则 | 第20-21页 |
第二章 H市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运行现状分析 | 第21-35页 |
一、H市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运行情况数据分析 | 第21-27页 |
二、H市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35页 |
(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的制度实施形式化 | 第28-30页 |
(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的调查主体不合理 | 第30-32页 |
(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的程序和内容不明确 | 第32-33页 |
(四)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的执行效果不理想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完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的对策:基于H市的调查分析 | 第35-48页 |
一、限定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适用的案件类型 | 第35-38页 |
(一)未成年人涉嫌的刑事和解类案件 | 第36-37页 |
(二)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类案件 | 第37页 |
(三)《刑法》第17条所规定的八类重罪案件 | 第37-38页 |
二、明确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的调查主体 | 第38-42页 |
三、规范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的程序和内容 | 第42-45页 |
四、重视社会调查报告的作用 | 第45-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A 学位论文调研问题提纲 | 第52-54页 |
附录B H市A、B、C三区部分司法机关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数据统计表 | 第54-56页 |
附录C H市A区、B区人民法院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报告(样表) | 第56-58页 |
附录D 调研笔录(摘录一) | 第58-61页 |
附录E 调研笔录(摘录二) | 第61-64页 |
附录F 调研笔录(摘录三) | 第64-67页 |
附录G 调研笔录(摘录四) | 第67-70页 |
附录H 调研笔录(摘录五)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个人简历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