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6页 |
| 引言 | 第16-18页 |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8-40页 |
| ·非小细胞肺癌流行病学现况 | 第18页 |
| ·EGFR信号通路 | 第18-21页 |
| ·EGFR简介 | 第18-19页 |
| ·Ras/Raf/MAPK信号通路 | 第19-20页 |
| ·PI3K/Akt信号通路 | 第20-21页 |
| ·吉非替尼作用机制 | 第21-22页 |
| ·吉非替尼临床一线治疗现况 | 第22-24页 |
| ·吉非替尼敏感及耐药机制探讨 | 第24-25页 |
| ·中医药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作用 | 第25-36页 |
| ·祖国医学对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 第25-30页 |
| ·中医药联合EGFR-TKI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 第30-33页 |
| ·中医药治疗肺癌的实验研究 | 第33-36页 |
| ·有关扶正抗癌方 | 第36-38页 |
| ·扶正抗癌方的组成及方解 | 第36页 |
| ·扶正抗癌方中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 | 第36-38页 |
| ·细胞株选择 | 第38页 |
| ·血清药理学应用及研究进展 | 第38-40页 |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40-48页 |
| ·资料和方法 | 第40-42页 |
| ·病例来源 | 第40页 |
| ·病例选择 | 第40页 |
| ·纳入标准 | 第40-41页 |
| ·排除标准 | 第41页 |
| ·脱落与处理 | 第41页 |
| ·入选方法 | 第41页 |
| ·治疗方案 | 第41页 |
| ·观察指标 | 第41-42页 |
| ·研究终点 | 第42页 |
| ·统计学方法 | 第42页 |
| ·结果 | 第42-45页 |
| ·一般资料 | 第42页 |
| ·近期疗效 | 第42-43页 |
| ·生存时间 | 第43-45页 |
| ·讨论 | 第45-47页 |
| ·纳入人群特点分析 | 第45-46页 |
| ·使用扶正抗癌方在近期疗效上的改变及分析 | 第46页 |
| ·使用扶正抗癌方在生存时间上的改变及分析 | 第46页 |
| ·中医药在非小细胞肺癌一线靶向药物治疗上扮演的角色与优势 | 第46页 |
| ·靶向治疗临床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46-47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第三章 实验研究 | 第48-77页 |
| ·细胞培养 | 第48-49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48页 |
| ·设备与仪器 | 第48页 |
| ·方法 | 第48-49页 |
| ·含药血清的制备 | 第49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49页 |
| ·设备与仪器 | 第49页 |
| ·动物分组 | 第49页 |
| ·药物制备及剂量 | 第49页 |
| ·含药血清的制备 | 第49页 |
| ·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 第49-55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49-50页 |
| ·设备与仪器 | 第50页 |
| ·方法 | 第50页 |
| ·结果 | 第50-53页 |
| ·讨论 | 第53-55页 |
| ·结论 | 第55页 |
| ·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对细胞周期的改变 | 第55-60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55-56页 |
| ·设备与仪器 | 第56页 |
| ·方法 | 第56页 |
| ·结果 | 第56-59页 |
| ·讨论 | 第59-60页 |
| ·结论 | 第60页 |
| ·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对细胞凋亡的改变 | 第60-66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60-61页 |
| ·设备与仪器 | 第61页 |
| ·方法 | 第61页 |
| ·结果 | 第61-65页 |
| ·讨论 | 第65-66页 |
| ·结论 | 第66页 |
| ·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对细胞EGFR信号通路的影响 | 第66-77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67-68页 |
| ·设备与仪器 | 第68-69页 |
| ·方法 | 第69-70页 |
| ·结果 | 第70-75页 |
| ·讨论 | 第75-76页 |
| ·结论 | 第76-77页 |
| 结论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7页 |
| 附录 | 第87-89页 |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