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5-20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20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0-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第2章 低碳化研究的相关理论 | 第22-29页 |
·能源低碳化发展理论 | 第22-23页 |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 | 第23-24页 |
·脱钩发展理论 | 第24-25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5-26页 |
·循环经济理论 | 第26-27页 |
·新马尔萨斯人口理论 | 第27-29页 |
第3章 山西省能源低碳化发展现状 | 第29-38页 |
·山西省自然环境概况 | 第29-30页 |
·山西省能源发展现况 | 第30-34页 |
·山西新能源开发利用现状 | 第34-35页 |
·水能资源 | 第34页 |
·风能资源 | 第34-35页 |
·太阳能资源 | 第35页 |
·山西省能源低碳化发展的优势及劣势 | 第35-38页 |
·山西省能源低碳化发展的优势 | 第35-36页 |
·山西省能源低碳化发展的劣势 | 第36-38页 |
第4章 山西省低碳化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46页 |
·山西省低碳化发展水平分析 | 第38页 |
·山西省低碳化发展影响因素的甄别 | 第38-39页 |
·碳排放量的测算 | 第39-40页 |
·碳排放量的测算数据的选择 | 第40-42页 |
·碳排放量的测算数据的处理 | 第42-44页 |
·碳排放量的测算结果分析 | 第44-46页 |
第5章 基于灰色 GM(1,1)模型山西省低碳化发展趋势预测 | 第46-57页 |
·MATLAB 软件的介绍 | 第46-47页 |
·灰色系统的建模思想 | 第47页 |
·GM(1,1)模型的建立 | 第47-50页 |
·山西省低碳化发展影响因素的趋势分析 | 第50-57页 |
·山西省产业结构的趋势分析 | 第51-52页 |
·山西省人口总量的趋势分析 | 第52页 |
·山西省经济增长的趋势分析 | 第52-53页 |
·山西省能源消费结构的趋势分析 | 第53-54页 |
·山西省能源强度的趋势分析 | 第54-55页 |
·山西省碳排放量的趋势分析 | 第55-57页 |
第6章 国外能源低碳化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 第57-66页 |
·国外发达国家能源低碳化发展的经验 | 第57-60页 |
·美国能源低碳化发展的经验 | 第57-58页 |
·英国能源低碳化发展的经验 | 第58-59页 |
·日本能源低碳化发展的经验 | 第59页 |
·俄罗斯能源低碳化发展的经验 | 第59-60页 |
·国外发达国家低碳化发展的启示 | 第60-61页 |
·国外发展中国家低碳化发展的经验 | 第61-64页 |
·印度能源低碳化发展的经验 | 第61-62页 |
·巴西能源低碳化发展的经验 | 第62-63页 |
·韩国能源低碳化发展的经验 | 第63-64页 |
·发展中国家低碳化发展的启示 | 第64-66页 |
第7章 山西省能源低碳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66-77页 |
·调整优化有利于能源低碳化发展的产业结构 | 第66-67页 |
·实现有利于低碳化发展人口计划控制 | 第67-68页 |
·促进有利于低碳化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 | 第68-70页 |
·优化有利于能源低碳化发展的能源结构 | 第70-71页 |
·降低优化有利于能源低碳化发展能源强度 | 第71-72页 |
·提升有利于能源低碳化发展的低碳技术创新能力 | 第72-75页 |
·建立健全有利于能源低碳化发展的金融体系 | 第75-7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1、结论 | 第77-78页 |
2、展望 | 第78-79页 |
附录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