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引言 | 第9页 |
·半导体光催化机理 | 第9-10页 |
·光催化技术现存的问题 | 第10-11页 |
·目前改进光催化材料的主要方法 | 第11-13页 |
·掺杂 | 第11-12页 |
·半导体复合 | 第12页 |
·贵金属负载 | 第12-13页 |
·BiOCl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片状Bi系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8-20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第2章 实验 | 第20-28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0-21页 |
·层状Bi系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的制备 | 第21-22页 |
·样品的制备 | 第22-24页 |
·实验的简易流程图 | 第22-24页 |
·样品的表征方法 | 第24-26页 |
·X射线衍射(XRD) | 第24-25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25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 | 第25页 |
·X射线能谱(EDS) | 第25页 |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 | 第25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25-26页 |
·电子顺磁共振(EPR) | 第26页 |
·光催化活性评价 | 第26-28页 |
·光催化实验方法 | 第26页 |
·光电测试 | 第26-28页 |
第3章 Ag-BiOCl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 第28-38页 |
·引言 | 第28页 |
·样品的制备 | 第28-29页 |
·水热法制备片状BiOCl | 第28-29页 |
·Ag-BiOCl光催化材料的制备 | 第29页 |
·Ag-BiOCl-FTO工作电极的制备 | 第2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5页 |
·样品的物相分析与结构表征 | 第29-35页 |
·其他金属负载BiOCl光催化活性的测试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4章 Ag/Au负载Bi系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的材料制备以及光催化性能的表征 | 第38-51页 |
·引言 | 第38-39页 |
·Ag-ultrathin BiOCl/Bi_2WO_6/Bi_2O_2CO_3三种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 | 第39-42页 |
·ultrathin-BiOCl纳米片的制备 | 第39-40页 |
·片状Bi_2O_2CO_3的制备 | 第40页 |
·片状Bi_2WO_6的制备 | 第40页 |
·Ag-ultrathin BiOCl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 | 第40-42页 |
·光催化活性测试 | 第42-44页 |
·Ag-ultrathin BiOCl复合材料光催化活性的测试 | 第42-43页 |
·Ag-Bi_2O_2CO_3复合材料光催化活性的测试 | 第43-44页 |
·Ag-Bi_2WO_6复合材料光催化活性的测试 | 第44页 |
·Au负载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的前期研究 | 第44-45页 |
·Au-ultrathin BiOCl/Bi_2WO_6/Bi_2O_2CO_3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 | 第45-47页 |
·Au量子点的制备 | 第45-46页 |
·Au-ultrathin BiOCl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46-47页 |
·光催化活性测试 | 第47-49页 |
·Au-ultrathin BiOCl复合材料光催化活性的测试 | 第47-48页 |
·Au-Bi_2O_2CO_3复合材料光催化活性的测试 | 第48页 |
·Au-Bi_2WO_6复合材料光催化活性的测试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4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展望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