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医案、医话(临床经验)论文

李秀亮教授治疗小儿脾胃病的临床用药规律研究

中文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5页
目录第5-7页
前言第7-9页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第9-24页
 1 中医学对小儿脾胃病的认识第9-17页
   ·历代医家对小儿脾胃的论述第9-11页
   ·小儿脾胃的生理第11-12页
   ·小儿脾胃病的病因病机第12-14页
     ·小儿脾胃病病因第12-13页
     ·小儿脾胃病病机第13-14页
   ·现代医家对小儿脾胃病的治法用药第14-17页
     ·调理气机第15页
     ·益气温阳第15页
     ·运脾法第15-16页
     ·健脾和胃第16页
     ·抑木扶土第16-17页
     ·寒热并调第17页
 2 现代医学对小儿脾胃病的认识第17-24页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及生理特点第17-18页
   ·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进展第18-24页
     ·儿童腹泻病第18-19页
     ·儿童HP感染及相关研究第19-20页
     ·儿童功能性胃肠病第20-21页
     ·儿童炎症性肠病第21-22页
     ·肝胆胰病第22-24页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第24-50页
 1 临床资料第24-27页
   ·资料来源第24页
   ·医案采集标准第24-27页
     ·疾病诊断标准第24-26页
     ·主要证候诊断标准第26-27页
   ·排除标准第27页
 2 研究方法第27-28页
   ·医案收录第27页
   ·数据的规范第27-28页
   ·数据库的建立第28页
   ·数据统计与处理第28页
 3 结果第28-39页
   ·一般资料第28-30页
     ·性别分布第28-29页
     ·年龄分布第29-30页
     ·病种分布第30页
   ·用药频数结果第30-32页
   ·药物聚类分析结果第32-34页
   ·辨证频数结果第34-35页
   ·各证型用药结果第35-38页
     ·乳食积滞证第35-36页
     ·脾胃阴虚证第36页
     ·肠道湿热证第36-37页
     ·脾胃气虚证第37-38页
   ·小结第38-39页
 4 讨论第39-48页
   ·聚类分析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第39-40页
   ·研究结果分析第40-44页
     ·高频药物分析第40页
     ·聚类药物结果分析第40-43页
     ·高频证型分析第43页
     ·各证型用药结果分析第43-44页
   ·李教授治疗小儿脾胃病用药规律特点第44-48页
     ·“以消为补”第44-45页
     ·“健脾重在运脾”第45-46页
     ·“化湿不忘芳化醒脾”第46-47页
     ·“重视顾护胃阴”第47页
     ·“慎用苦寒”第47-48页
 5 结论第48-49页
 6 问题与展望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致谢第53-54页
附录一: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儿泄泻证素分布及组合规律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独一味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GF-β1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