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策略研究--基于成都X投资中心的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研究的背景及目的 | 第10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 第11-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本文的创新及不足 | 第13-15页 |
·创新 | 第13页 |
·不足 | 第13-15页 |
2 私募股权基金发展概述 | 第15-49页 |
·理论基础与基本概念 | 第15-27页 |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私募股权基金的定义 | 第18-19页 |
·私募股权基金的分类 | 第19-23页 |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组织模式 | 第23-27页 |
·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概况 | 第27-35页 |
·国外私股权基金的演变与发展 | 第27-31页 |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历程 | 第31-35页 |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的重要性 | 第35-39页 |
·企业整合 | 第36-37页 |
·产业升级 | 第37-38页 |
·经济发展 | 第38-39页 |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行业机构类型分析 | 第39-43页 |
·国外PE机构 | 第39-40页 |
·外资背景国内PE | 第40-41页 |
·国家队——产业投资基金 | 第41页 |
·迅速兴起的本土机构 | 第41-43页 |
·成都X投资中心发展现状 | 第43-49页 |
·成都X投资中心简况 | 第43-47页 |
·成都X投资运作模式 | 第47-49页 |
3 成都X投资中心SWOT分析 | 第49-72页 |
·Strength优势 | 第49-52页 |
·项目来源可靠 | 第49-50页 |
·操作手段灵活 | 第50-51页 |
·外部支撑专业 | 第51-52页 |
·Weakness劣势 | 第52-57页 |
·募集渠道狭窄 | 第52-54页 |
·退出方式单一 | 第54-56页 |
·激励考核制度缺失 | 第56-57页 |
·Opportunity机遇 | 第57-62页 |
·产业结构调整 | 第57-58页 |
·政策红利释放 | 第58-60页 |
·市场形势变化 | 第60-62页 |
·Threat挑战 | 第62-67页 |
·外部经济形势严峻 | 第62-63页 |
·缺乏机构投资者介入 | 第63-65页 |
·投资策略单一 | 第65-66页 |
·增值服务缺乏 | 第66页 |
·受二级市场影响较大 | 第66-67页 |
·发展建议 | 第67-70页 |
·关注新投资机会 | 第67-68页 |
·提供增值服务 | 第68-69页 |
·增加退出方式 | 第69页 |
·培育专业化项目参与者 | 第69-70页 |
·完善内部机制 | 第70页 |
·小结 | 第70-72页 |
4 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策略 | 第72-87页 |
·改变短期逐利模式,关注新的投资机会 | 第72-75页 |
·关注产业升级及拉动内需机会 | 第72-74页 |
·关注中西部区域机会 | 第74页 |
·关注早期项目机会 | 第74-75页 |
·提升已投项目附加值 | 第75-77页 |
·协助企业进行内部管理优化 | 第75-76页 |
·协助企业进行产业整合 | 第76页 |
·对企业进行上市辅导 | 第76-77页 |
·拓展除IPO外的其他退出渠道 | 第77-80页 |
·并购 | 第77-78页 |
·新三板 | 第78-80页 |
·培育专业化项目参与者 | 第80-83页 |
·机构投资者培育 | 第80-82页 |
·项目团队建设 | 第82页 |
·专业性人才培养 | 第82-83页 |
·建立健全内部机制 | 第83-87页 |
·加强投后管理体系建设 | 第83-84页 |
·建立完善激励考核制度 | 第84-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89页 |
后记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