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0. 导论 | 第12-20页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小结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研究思路及逻辑结构 | 第18-20页 |
1. 股东除名制度的基本理论 | 第20-32页 |
·股东除名与股东失权 | 第20-25页 |
·股东除名的界定 | 第20-21页 |
·股东失权的界定 | 第21-22页 |
·股东除名与股东失权的辨析 | 第22-25页 |
·股东除名制度的法理基础 | 第25-29页 |
·公司契约理论 | 第25-26页 |
·股东忠实义务理论 | 第26-27页 |
·团体可分解理论 | 第27-28页 |
·公司人合性理论 | 第28-29页 |
·股东除名制度的价值 | 第29-31页 |
·维持公司的继续存续 | 第29-30页 |
·提高解决公司内部矛盾的效率 | 第30页 |
·维护股东间的公平关系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2. 我国股东除名制度的相关规定和司法实践 | 第32-43页 |
·股东除名制度的相关规定及存在的问题 | 第32-35页 |
·《公司法解释(三)》中的相关规定 | 第32-34页 |
·股东除名制度相关规定中存在的问题 | 第34-35页 |
·股东除名制度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35-41页 |
·《公司法》中的制度缺失导致法院判决不一致 | 第36-38页 |
·股东除名决议程序的不明确导致实务中产生争议 | 第38-39页 |
·因股东犯罪行为能否被除名存在争议 | 第39-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3. 国外股东除名制度的比较分析 | 第43-50页 |
·国外股东除名制度的相关规定 | 第43-47页 |
·美国 | 第43-44页 |
·德国 | 第44-45页 |
·俄罗斯 | 第45-46页 |
·其它国家 | 第46-47页 |
·比较与启示 | 第47-49页 |
·国外股东除名制度比较 | 第47-48页 |
·国外股东除名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4. 完善我国股东除名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50-55页 |
·完善我国股东除名制度的必要性 | 第50-52页 |
·保护诚信股东和公司利益 | 第50-51页 |
·处理公司与股东关系的现实需要 | 第51页 |
·解决公司僵局途径的有效补充 | 第51-52页 |
·完善我国股东除名制度的可行性 | 第52-54页 |
·我国公司法司法实践的依托 | 第52-53页 |
·国内外公司法理论研究的支撑 | 第53页 |
·国外成熟制度的借鉴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5. 我国股东除名制度的完善 | 第55-67页 |
·完善股东除名制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55-58页 |
·公司法强行性规范和公司章程任意性规范相结合 | 第55-56页 |
·限制股东除名制度的适用范围 | 第56-57页 |
·防止股东除名制度的滥用 | 第57-58页 |
·股东除名制度实体规则的细化 | 第58-63页 |
·股东除名的行使要件 | 第58-60页 |
·股东除名事由 | 第60-62页 |
·被除名股东股份处置方式 | 第62-63页 |
·股东除名程序规则的规范化 | 第63-66页 |
·股东除名提案主体的确认 | 第63页 |
·股东除名决议规则的设定 | 第63-65页 |
·股东除名决议效力的取得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结束语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后记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在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