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组驾驶模拟器运动系统机构设计与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7页 |
·运动模拟器概述 | 第8-11页 |
·并联机器人的发展概况 | 第11-15页 |
·选题意义 | 第15-16页 |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动车组驾驶模拟器运动机构的位置分析 | 第17-28页 |
·概述 | 第17页 |
·驾驶模拟器运动机构的机构模型 | 第17-18页 |
·驾驶模拟器运动机构的数学模型 | 第18-21页 |
·RPY 角坐标变换 | 第18-19页 |
·运动机构的机构学方程 | 第19-21页 |
·驾驶模拟器运动机构的位置分析 | 第21-24页 |
·位置反解 | 第21-22页 |
·位置正解原理及计算步骤 | 第22-24页 |
·举例计算 | 第24-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驾驶模拟器运动平台的工作空间分析 | 第28-40页 |
·概述 | 第28-29页 |
·机构约束 | 第29-33页 |
·工作空间边界点搜索算法 | 第33页 |
·运动平台工作空间三维图的绘制 | 第33-35页 |
·机构参数设计 | 第35-36页 |
·具体算例分析 | 第36-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动车组驾驶模拟器运动机构的性能分析 | 第40-53页 |
·概述 | 第40页 |
·运动学传递性能分析 | 第40-46页 |
·运动学传递性能指标 | 第40-43页 |
·运动学传递性能指标在工作空间内的分布规律 | 第43-46页 |
·静力学传递性能分析 | 第46-52页 |
·力雅可比矩阵 | 第46-47页 |
·静力学传递性能指标 | 第47-50页 |
·静力学传递性能指标在工作空间内的分布规律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动车组驾驶模拟器虚拟样机的仿真分析 | 第53-60页 |
·概述 | 第53页 |
·Pro/E 中模型的建立 | 第53-54页 |
·ADAMS 仿真模型的转换及建立 | 第54-57页 |
·设置工作环境 | 第55页 |
·构件重命名及定义材料 | 第55-56页 |
·定义运动副 | 第56-57页 |
·仿真分析 | 第57-59页 |
·运动学仿真 | 第57-59页 |
·动力学仿真 | 第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6章 动车组驾驶模拟器体感模拟研究 | 第60-70页 |
·概述 | 第60页 |
·人体感知机制简述 | 第60-62页 |
·体感模拟算法 | 第62-69页 |
·体感模拟算法原理 | 第62-66页 |
·体感模拟算法实例 | 第66-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作者简介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