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引言 | 第13-15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5-29页 |
·浪漫关系研究的概述 | 第15-18页 |
·浪漫关系的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浪漫关系的类型 | 第16页 |
·浪漫关系的测量 | 第16-17页 |
·目前大学生浪漫关系的发展特点和现状 | 第17页 |
·大学生浪漫关系终止后的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教养方式研究的概述 | 第18-20页 |
·教养方式的含义 | 第18-19页 |
·教养方式的分类 | 第19页 |
·父母教养方式的测量 | 第19-20页 |
·成人依恋研究的概述 | 第20-22页 |
·依恋的含义 | 第20-21页 |
·成人依恋的类型和维度 | 第21页 |
·成人依恋的测量 | 第21-22页 |
·浪漫关系与父母教养方式、成人依恋的关系 | 第22-24页 |
·浪漫关系与教养方式的关系 | 第22-23页 |
·浪漫关系与成人依恋的关系 | 第23-24页 |
·眼动技术与情绪研究的概述 | 第24-27页 |
·眼动技术的简介 | 第24页 |
·眼动指标介绍 | 第24-25页 |
·情绪的简介 | 第25页 |
·情绪的测量 | 第25-26页 |
·情绪与眼动研究 | 第26-27页 |
·问题提出 | 第27-29页 |
第2章 研究设计 | 第29-33页 |
·研究目的 | 第29页 |
·研究意义 | 第29-30页 |
·研究假设 | 第30页 |
·研究方法 | 第30-33页 |
·文献查阅法 | 第30页 |
·访谈法 | 第30页 |
·问卷法 | 第30-31页 |
·实验法 | 第31-33页 |
第3章 《大学生浪漫关系认知类型问卷》的编制 | 第33-45页 |
·研究目的与假设 | 第33页 |
·研究目的 | 第33页 |
·研究假设 | 第33页 |
·研究过程 | 第33-41页 |
·查看文献资料 | 第33-34页 |
·开放式访谈 | 第34页 |
·问卷项目编制 | 第34页 |
·《大学生浪漫关系认知类型问卷》的预测 | 第34-38页 |
·被试 | 第35页 |
·工具 | 第35页 |
·数据处理 | 第35页 |
·结果 | 第35-38页 |
·《大学生浪漫关系认知类型问卷》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38-41页 |
·被试 | 第38页 |
·工具 | 第38-39页 |
·数据处理 | 第39页 |
·结果 | 第39-41页 |
·讨论 | 第41-43页 |
·《大学生浪漫关系认知类型问卷》的结构 | 第41-42页 |
·《大学生浪漫关系认知类型问卷》的信效度 | 第42-43页 |
·《大学生浪漫关系认知类型问卷》的评价标准 | 第43页 |
·结论 | 第43-45页 |
第4章 大学生浪漫关系认知类型与父母教养方式、成人依恋的关系研究 | 第45-67页 |
·研究目的 | 第45页 |
·研究假设 | 第45页 |
·研究方法 | 第45-48页 |
·被试 | 第45-46页 |
·工具 | 第46-47页 |
·数据处理 | 第47-4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8-55页 |
·大学生浪漫关系认知类型的总体特征 | 第48页 |
·大学生浪漫关系认知类型在性别、年级、恋爱状态上的差异 | 第48-51页 |
·不同性别之间大学生浪漫关系认知类型的差异比较 | 第48-49页 |
·不同年级之间大学生浪漫关系认知类型的差异比较 | 第49-50页 |
·不同恋爱状态之间大学生浪漫关系认知类型的差异比较 | 第50-51页 |
·大学生浪漫关系认知类型与父母教养方式和成人依恋的相关分析 | 第51-52页 |
·父母教养方式、成人依恋对大学生浪漫关系认知类型的回归分析 | 第52-55页 |
·父母教养方式和成人依恋对大学生浪漫关系利他型认知类型的回归分析 | 第52页 |
·父母教养方式和成人依恋对大学生浪漫关系互助型认知类型的回归分析 | 第52-53页 |
·父母教养方式和成人依恋对大学生浪漫关系婚姻型认知类型的回归分析 | 第53-54页 |
·父母教养方式和成人依恋对大学生浪漫关系快餐型认知类型的回归分析 | 第54-55页 |
·讨论 | 第55-64页 |
·大学生浪漫关系类型的总体特征 | 第55-56页 |
·大学生浪漫关系认知类型在性别、年级、恋爱状态上的差异分析 | 第56-59页 |
·大学生浪漫关系认知类型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 第56-57页 |
·大学生浪漫关系认知类型在年级上的差异分析 | 第57-58页 |
·大学生浪漫关系认知类型在恋爱状态上的差异分析 | 第58-59页 |
·大学生浪漫关系认知类型与父母教养方式、成人依恋的关系 | 第59-63页 |
·建议和对策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7页 |
第5章 大学生浪漫关系终止后的眼动实验 | 第67-91页 |
·实验一 不同恋爱状态的大学生观看情绪面孔图片的眼动研究 | 第67-78页 |
·研究目的 | 第67页 |
·研究假设 | 第67页 |
·研究方法 | 第67-73页 |
·实验被试 | 第67-68页 |
·实验工具 | 第68页 |
·实验材料 | 第68-70页 |
·实验设计 | 第70页 |
·实验程序 | 第70-72页 |
·分析指标 | 第72-73页 |
·数据的筛选 | 第73页 |
·数据处理 | 第73页 |
·实验结果 | 第73-77页 |
·小结 | 第77-78页 |
·实验二 不同恋爱状态的大学生观看情绪情景图片的眼动研究 | 第78-87页 |
·研究目的 | 第78页 |
·研究假设 | 第78页 |
·研究方法 | 第78-82页 |
·实验被试 | 第78页 |
·实验工具 | 第78页 |
·实验材料 | 第78-80页 |
·实验设计 | 第80-81页 |
·实验程序 | 第81页 |
·分析指标 | 第81页 |
·数据的筛选 | 第81页 |
·数据的处理 | 第81-82页 |
·实验结果 | 第82-86页 |
·小结 | 第86-87页 |
·讨论 | 第87-90页 |
·实验一和实验二结果讨论分析 | 第87-89页 |
·建议和对策 | 第89-90页 |
·结论 | 第90-91页 |
第6章 总讨论 | 第91-97页 |
·《大学生浪漫关系认知问卷》的编制 | 第91-92页 |
·大学生浪漫关系认知类型的特征 | 第92-93页 |
·大学生浪漫关系认知类型与父母教养方式、成人依恋的关系 | 第93页 |
·大学生浪漫关系终止后的眼动特征 | 第93-94页 |
·对大学生浪漫关系研究的思考 | 第94-97页 |
第7章 总结论 | 第97-99页 |
第8章 研究创新点和不足 | 第99-101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99页 |
·研究不足 | 第99-101页 |
第9章 研究展望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11页 |
附录 | 第111-123页 |
致谢 | 第123-12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