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环江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1.绪论 | 第12-17页 |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 ·生态系统健康研究 | 第12-13页 |
| ·GIS 和 RS 在生态健康评价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 ·广西大环江流域生态健康评价的意义 | 第14页 |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 2.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的理论与方法 | 第17-26页 |
| ·生态系统健康与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概念 | 第17-19页 |
| ·生态系统健康概念 | 第17-18页 |
| ·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概念 | 第18-19页 |
| ·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 | 第19页 |
| ·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进展 | 第19-23页 |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 ·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 | 第23-26页 |
| ·指示物种评价法 | 第23页 |
| ·指标体系评价法 | 第23-26页 |
| 3.研究区域概况 | 第26-29页 |
| ·自然概况 | 第26-28页 |
| ·地理位置 | 第26-27页 |
| ·气候与水文特征 | 第27页 |
| ·地形地貌 | 第27页 |
| ·土壤与植被 | 第27-28页 |
| ·社会经济状况 | 第28-29页 |
| 4.基础数据与信息 | 第29-34页 |
| ·数据源与数据平台 | 第29-31页 |
| ·DEM 的获取 | 第29页 |
| ·气象数据插值 | 第29页 |
| ·Landsat 遥感影像来源与预处理 | 第29-30页 |
| ·社会经济数据 | 第30-31页 |
| ·流域边界的提取 | 第31-33页 |
| ·2011 年景观/土地利用信息的提取 | 第33-34页 |
| ·土地利用信息的提取 | 第33页 |
| ·景观分类 | 第33页 |
| ·解译精度验证 | 第33-34页 |
| 5.流域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 第34-59页 |
|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4-37页 |
|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34页 |
| ·指标框架模型的选择 | 第34-36页 |
| ·评价单元的确定 | 第36-37页 |
| ·评价指标涵义及信息的提取 | 第37-56页 |
| ·自然条件限制因子信息提取 | 第37-42页 |
| ·流域健康指示因子信息提取 | 第42-51页 |
| ·人类活动影响因子信息提取 | 第51-56页 |
| ·指标标准化 | 第56-57页 |
| ·评价标准 | 第57-58页 |
| ·数据汇总的方法 | 第58-59页 |
| 6.广西大环江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59-74页 |
| ·流域生态健康指示因子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59-63页 |
| ·流域生态健康指示因子空间主成分结果 | 第59-61页 |
| ·流域生态健康指示因子空间格局分析 | 第61-63页 |
| ·人类活动影响因子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63-66页 |
| ·人类活动因子空间主成分结果 | 第63-64页 |
| ·人类活动影响因子空间格局分析 | 第64-66页 |
| ·自然条件限制因子空间特征分布 | 第66页 |
| ·广西大环江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66-74页 |
| ·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结果 | 第66-68页 |
| ·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得分等级统计 | 第68-70页 |
| ·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得分空间分布特点 | 第70-71页 |
| ·典型小流域生态健康评价结果分析 | 第71-74页 |
| 7.结论与展望 | 第74-77页 |
| ·主要结论 | 第74-76页 |
| ·研究展望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 第8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过的科研项目 | 第80-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