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7页 |
| 摘要 | 第7-8页 |
| 1 绪论 | 第8-15页 |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 ·能源模型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自顶向下模型 | 第9页 |
| ·自底向上模型 | 第9-11页 |
| ·混和能源模型 | 第11-12页 |
| ·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 ·研究目标 | 第13页 |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 2 研究方法和模型 | 第15-20页 |
| ·模型选择 | 第15页 |
| ·LEAP 模型 | 第15-17页 |
| ·情景分析法 | 第17-18页 |
| ·情景分析法概述 | 第17-18页 |
| ·情景分析法的步骤 | 第18页 |
| ·回归分析法 | 第18-20页 |
| ·回归分析类型 | 第18-19页 |
| ·回归方程的统计检验 | 第19-20页 |
| 3 河南省交通运输能源消费与环境排放现状分析 | 第20-23页 |
| ·河南省交通运输发展现状 | 第20-21页 |
| ·河南省交通运输能源消费情况 | 第21-22页 |
| ·河南省环境排放情况 | 第22-23页 |
| 4 基于 LEAP 模型的河南省交通运输能源与环境模型 | 第23-34页 |
| ·部门层次划分 | 第23-24页 |
| ·模型参数设置 | 第24-26页 |
| ·活动水平 | 第24页 |
| ·能源强度 | 第24-26页 |
| ·排放因子 | 第26页 |
| ·交通周转量的分析和预测 | 第26-34页 |
| ·历史数据统计 | 第26-28页 |
| ·相关性分析 | 第28-30页 |
| ·交通周转量预测模型 | 第30-32页 |
| ·驱动因素预测模型 | 第32-33页 |
| ·预测结果 | 第33-34页 |
| 5 河南省交通运输能源与环境模型的情景分析 | 第34-47页 |
| ·情景结构 | 第34-35页 |
| ·情景设置 | 第35-40页 |
| ·基准情景 | 第35-36页 |
| ·发展情景 | 第36-38页 |
| ·政策性节能情景 | 第38页 |
| ·结构性节能情景 | 第38-39页 |
| ·技术性节能情景 | 第39页 |
| ·综合节能情景 | 第39-40页 |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40-47页 |
| ·交通运输能源需求总量 | 第40页 |
| ·分部门能源需求 | 第40-42页 |
| ·分品种能源需求 | 第42-45页 |
| ·环境排放量 | 第45-47页 |
| 6 总结 | 第47-50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对策建议 | 第48页 |
| ·创新点及工作展望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 ABSTRACT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