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导论 | 第8-13页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 第10-11页 |
三、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2页 |
四、 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2-13页 |
第一章 贺龙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条件 | 第13-22页 |
第一节 贺龙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背景 | 第13-15页 |
一、 国际背景 | 第13-14页 |
二、 国内背景 | 第14-15页 |
第二节 贺龙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前提 | 第15-17页 |
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 第15-16页 |
二、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逐步形成 | 第16-17页 |
第三节 贺龙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基础 | 第17-19页 |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实践 | 第17-18页 |
二、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社会实践 | 第18-19页 |
第四节 贺龙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观条件 | 第19-22页 |
一、 贺龙出身贫苦,同情劳苦大众 | 第19-20页 |
二、 贺龙胆识过人,善于勤学好问 | 第20-22页 |
第二章 贺龙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实践 | 第22-36页 |
第一节 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 | 第22-25页 |
一、 军队建设中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 | 第22-23页 |
二、 财经建设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 | 第23-24页 |
三、 体育事业中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 | 第24-25页 |
第二节 重视马克思主义实际运用 | 第25-31页 |
一、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设新型人民军队 | 第25-27页 |
二、 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拥政爱民活动 | 第27-30页 |
三、 培育青年学生,尊重爱护知识分子 | 第30-31页 |
第三节 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形式 | 第31-36页 |
一、 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作用 | 第31-33页 |
二、 重视文艺工作,强调办好报纸 | 第33-34页 |
三、 善用语言艺术,擅做思想工作 | 第34-36页 |
第三章 贺龙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贡献和现实启示 | 第36-42页 |
第一节 贺龙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贡献 | 第36-38页 |
一、 贺龙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境界 | 第36-37页 |
二、 贺龙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化 | 第37页 |
三、 贺龙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化 | 第37-38页 |
第二节 贺龙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启示 | 第38-42页 |
一、 坚持定期理论学习,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 第38-39页 |
二、 贯彻群众路线,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法 | 第39页 |
三、 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形式,增强马克思主义教育实效 | 第39-42页 |
结束语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