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施工灾害事故致因因素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问题提出 | 第10-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 ·科学问题 | 第12-13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 ·研究框架和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 ·主要研究框架 | 第14-17页 |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7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17-19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8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课题来源与文献研究 | 第19-27页 |
| ·课题来源 | 第19-20页 |
| ·国内外地铁施工风险管理综述 | 第20-22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20-21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1-22页 |
| ·安全事故理论综述 | 第22-24页 |
| ·事故致因理论 | 第22页 |
| ·轨迹交叉理论 | 第22-23页 |
| ·能量释放理论 | 第23-24页 |
| ·研究方法综述 | 第24-26页 |
| ·非线性映射方法综述 | 第24-25页 |
| ·关联规则综述 | 第25-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27-35页 |
| ·地铁施工灾害事故的分类与发生规律 | 第27-30页 |
| ·地铁施工事故的种类与发生规律 | 第27-28页 |
| ·地铁施工灾害等级标准 | 第28-30页 |
| ·非线性映射关系分析 | 第30-32页 |
| ·引入非线性映射的意义 | 第30页 |
| ·非线性风险因素 | 第30-31页 |
| ·非线性映射关系 | 第31-32页 |
| ·非线性映射关系的确定 | 第32-33页 |
| ·事故致因机理分析 | 第32-33页 |
| ·多案例分析确定风险组合 | 第33页 |
| ·关联规则确定非线性映射关系 | 第33-34页 |
| ·关联规则 | 第33-34页 |
| ·非线性映射关系的确定 | 第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四章 风险因素致因机理分析 | 第35-49页 |
| ·地铁施工灾害风险因素引发事故的机理分析 | 第35-39页 |
| ·事故风险产生机理分析 | 第35-37页 |
| ·事故产生风险传递分析 | 第37-38页 |
| ·地铁施工过程灾害事故的连锁反应 | 第38-39页 |
| ·地铁施工灾害事故致因因素分析 | 第39-46页 |
| ·人因风险因素分析 | 第40-42页 |
| ·机械风险因素分析 | 第42-43页 |
| ·环境风险因素分析 | 第43-45页 |
| ·管理风险因素分析 | 第45-46页 |
| ·“人-机-环境-管理”风险组合致因分析 | 第46-48页 |
| ·“人‐机‐环境‐管理”风险指标的确定 | 第46-47页 |
| ·风险事故的动态形成过程分析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五章 案例分析确定非线性映射关系 | 第49-65页 |
| ·坍塌事故案例选取、数据收集 | 第49-50页 |
| ·事故案例收集分析 | 第49-50页 |
| ·案例分析方式 | 第50页 |
| ·案例分析与整理 | 第50-59页 |
| ·非线性映射分析关系的确定 | 第59-64页 |
| ·关联规则分析 | 第59-62页 |
| ·致因因素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分析 | 第62-63页 |
| ·“地质风险”因素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因素分析 | 第63-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六章 非线性映射关系的作用与控制分析 | 第65-76页 |
| ·非线性映射关系的作用分析 | 第65-68页 |
| ·“施工人员违规操作”的非线性映射关系作用分析 | 第65-66页 |
| ·“管人人员经验不足”的非线性关系作用分析 | 第66页 |
| ·其他非线性映射关系作用分析 | 第66-67页 |
| ·非线性映射关系的综合分析 | 第67-68页 |
| ·非线性映射关系因素的控制措施 | 第68-75页 |
| ·建立安全投入制度 | 第68-69页 |
| ·建立安全管理监控方案 | 第69-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82-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