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我国农村民生问题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目录第6-9页
绪论第9-12页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二、 研究目的、方法和主要内容第10页
 三、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1页
 四、 论文可能创新之处第11-12页
第一章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有关民生问题的理论依据第12-17页
 第一节 科学“发展”是改善民生的理论诉求第12-13页
 第二节 统筹城乡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环节第13-14页
 第三节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需要第14-16页
 本章小结第16-17页
第二章 我国农村存在的主要民生问题第17-24页
 第一节 城乡教育差距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第17-18页
  一、 城乡教育分配不均导致了农村孩子上学难问题第17-18页
  二、 地区教育差距造成孩子上学难问题第18页
  三、 农民思想落后,信息闭塞影响孩子受教育的机会第18页
 第二节 农民工就业状况不容乐观第18-19页
 第三节 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不健全第19-21页
  一、 人口老龄化问题第20页
  二、 农村老人的“养老难”问题第20-21页
 第四节 农民群众的医疗负担沉重第21-22页
 第五节 农村居民的住房问题日益凸现第22-23页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我国农村民生问题产生的原因第24-32页
 第一节 历史原因第24-28页
  一、 人口多,底子薄第24页
  二、 人口数量过多且总体素质不高第24-25页
  三、 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且发展不平衡第25页
  四、 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环境保护不力第25-26页
  五、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第26-27页
  六、 人与自然不和谐第27-28页
 第二节 现实原因第28-30页
  一、 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拉开了城乡差距第28页
  二、 农村长期贫穷落后,制约了农村民生建设第28-29页
  三、 社会保障不健全,改革体制不完善第29-30页
  四、 农民得不到切实的利益,且总体素质不高第30页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四章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解决民生问题的对策第32-47页
 第一节 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农民素质第32-34页
  一、 发展教育需要财政支撑第32-33页
  二、 引进师资力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第33页
  三、 面对农村教育问题,应加大扶持力度第33-34页
 第二节 打破二元经济结构对城乡发展的制约第34-37页
  一、 加快城市化进程第35页
  二、 协调工业化战略第35-36页
  三、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第36页
  四、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革的投入第36-37页
 第三节 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第37-40页
  一、 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第37页
  二、 加大科技投人,提高农民收入第37-38页
  三、 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改变农民利益单一的现状第38页
  四、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第38-39页
  五、 加大农民“减负”力度第39页
  六、 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第39页
  七、 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第39-40页
  八、 建设生态农业,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第40页
 第四节 建立健全保障农民利益的长效机制第40-42页
  一、 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40-41页
  二、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第41页
  三、 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第41-42页
  四、 完善政府职能,保护农民利益第42页
 第五节 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第42-46页
  一、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第42-43页
  二、 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第43-45页
  三、 重视人与社会的和谐第45-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结语第47-48页
注释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致谢第52-5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及其当代价值
下一篇: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当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