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南京鼓楼片区点状历史资源周边城市空间形态整合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32页
   ·研究缘起第10页
   ·研究背景第10-12页
   ·研究综述第12-24页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历程与法规公约第12-14页
     ·城市空间形态研究的分类第14-15页
     ·历史保护与城市空间形态的理论研究第15-19页
     ·相关历史资源周边空间形态整合案例第19-24页
   ·对现有研究的反思、借鉴和本文的研究意义第24-26页
   ·研究范围与相关概念第26-29页
     ·鼓楼片区范围第26页
     ·历史资源第26页
     ·点状历史资源第26-27页
     ·点状历史资源周边范围的确定第27页
     ·城市空间形态第27-28页
     ·整合的定义第28-29页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第29-32页
     ·研究框架第29-31页
     ·研究方法第31-32页
第2章 鼓楼片区点状历史资源周边城市空间形态现状第32-77页
   ·鼓楼片区概况第32-34页
     ·区位概况第32页
     ·地理概况第32页
     ·历史概况第32-34页
     ·《首都计划》对鼓楼片区的重要影响第34页
   ·鼓楼片区历史资源的现状第34-36页
   ·鼓楼片区点状历史资源的分布第36-38页
   ·鼓楼片区点状历史资源周边城市空间形态分析第38-71页
     ·空间形态包含的物质元素第38-39页
     ·鼓楼片区点状历史资源周边城市空间形态评价分类方法第39-41页
     ·鼓楼片区点状历史资源周边城市空间形态各类状况第41-44页
     ·典型案例研究第44-71页
   ·点状历史资源周边城市空间形态存在的问题总结第71-73页
   ·点状历史资源周边城市空间形态问题产生的原因第73-75页
     ·土地资源紧缺第73-74页
     ·经济利益的驱使第74页
     ·城市建设强缺乏强有力的设计引导第74-75页
     ·不同学科、管理部门之间缺乏综合第75页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3章 鼓楼片区点状历史资源周边城市空间形态的整合方法第77-98页
   ·鼓楼片区点状历史资源周边城市空间形态整合的目的第77页
   ·鼓楼片区点状历史资源周边城市空间形态整合的意义第77-78页
   ·鼓楼片区点状历史资源周边城市空间形态整合的原则第78-80页
     ·整体协调原则第78-79页
     ·多元共生原则第79页
     ·传承延续原则第79-80页
     ·以人为本原则第80页
   ·点状历史资源周边城市空间形态整合的策略第80-83页
     ·继续实施老城“双控双提升”第80-81页
     ·政府加强整合控制力度,增加资金投入第81页
     ·加强城市设计,完善管理机制第81-82页
     ·与相关规划的链接及相关政策的引入第82-83页
   ·鼓楼片区点状历史资源周边城市空间形态的五要素整合手法第83-97页
     ·区域的整合第84-90页
     ·边界的整合第90-92页
     ·道路的整合第92-94页
     ·节点的整合第94-96页
     ·标志的整合第96-97页
   ·本章小结第97-98页
第4章 鼓楼片区点状历史资源周边城市空间形态个案整合第98-119页
   ·整合的个案选择第98页
   ·国际联欢社旧址周边城市空间形态的整合第98-101页
   ·北京西路 72、74、75、77 号建筑周边城市空间形态的整合第101-102页
   ·五台山 1 号建筑周边城市空间形态的整合第102-106页
   ·周佛海公馆旧址周边城市空间形态的整合第106-108页
   ·鼓楼周边城市空间形态的整合第108-111页
   ·国民政府导淮委员会办公旧址周边城市空间形态整合第111-114页
   ·成济安、任瘦清旧居周边城市空间形态整合第114-117页
   ·本章小结第117-119页
第5章 结论第119-121页
   ·研究创新点第119页
   ·主要结论第119-120页
   ·不足及后续研究第120-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5页
附录第125-15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第151-152页
致谢第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京历史文化街区复兴中的功能定位研究
下一篇:威海渔村乡土景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