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 ·研究的背景及对象 | 第8-10页 |
| ·参数化建筑设计 | 第8-9页 |
| ·几何镶嵌系统与建筑设计 | 第9-10页 |
| ·研究的现状与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 ·国外的建筑实践与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国内的建筑实践与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2页 |
| ·研究的意义与研究的目的 | 第12-13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13页 |
| ·研究的方法与论文的组织框架 | 第13-15页 |
| ·研究的方法 | 第13页 |
| ·论文组织框架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镶嵌法则研究 | 第15-36页 |
| ·平面镶嵌 | 第15-26页 |
| ·对称性和周期性镶嵌 | 第16-18页 |
| ·准周期性镶嵌 | 第18-23页 |
| ·分形镶嵌 | 第23-24页 |
| ·放射镶嵌和螺旋镶嵌 | 第24-26页 |
| ·三维镶嵌 | 第26-33页 |
| ·晶体结构 | 第26-29页 |
| ·准晶体结构 | 第29-31页 |
| ·其它三维镶嵌 | 第31-33页 |
| ·广义镶嵌 | 第33-35页 |
| ·沃若诺依镶嵌 | 第33-34页 |
| ·Delaunay 三角网格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三章 几何镶嵌找形的背景 | 第36-54页 |
| ·建筑史中的镶嵌 | 第36-40页 |
| ·古罗马建筑 | 第36-37页 |
| ·伊斯兰建筑 | 第37-38页 |
| ·哥特建筑 | 第38-39页 |
| ·中国古典建筑 | 第39-40页 |
| ·现代主义建筑 | 第40页 |
| ·几何镶嵌在计算机技术中的应用 | 第40-46页 |
| ·建模中的曲面控制 | 第41-42页 |
| ·显示中的曲面细分 | 第42-44页 |
| ·光栅图像与栅格数据 | 第44-46页 |
| ·镶嵌找形的参数化设计案例 | 第46-53页 |
| ·光墙 | 第46-47页 |
| ·天津于家堡工程指挥中心 | 第47页 |
| ·Hybrid Space | 第47-48页 |
| ·0-14 塔楼, Reiser + Umemoto | 第48-49页 |
| ·水立方 | 第49-50页 |
| ·(Iso)Communication | 第50-51页 |
| ·Resonant Chamber | 第51-52页 |
| ·Hybrid BioStructures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四章 从网格到建筑,采用几何镶嵌找形的参数化设计过程 | 第54-72页 |
| ·参数化设计及参数化设计中的几何镶嵌 | 第54-56页 |
| ·构建关联系统参数化设计概述 | 第54-55页 |
| ·几何镶嵌找形 | 第55-56页 |
| ·镶嵌系统的选择及单元格的设计 | 第56-61页 |
| ·镶嵌系统的选择 | 第56-58页 |
| ·单元格的设计 | 第58-59页 |
| ·建立镶嵌系统与数据的关系 | 第59-61页 |
| ·建立参数模型 | 第61-65页 |
| ·确定脚本流程 | 第61-63页 |
| ·数据种类 | 第63-64页 |
| ·数据采集 | 第64-65页 |
| ·编程及数字建模 | 第65-71页 |
| ·几何镶嵌的算法编写 | 第65-68页 |
| ·使用参数化设计软件编写脚本 | 第68-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第五章 镶嵌找形的参数化设计实验 | 第72-84页 |
| ·张拉整体结构的参数化设计教学实验 | 第72-78页 |
| ·张拉整体结构简述 | 第72-74页 |
| ·张拉整体结构的凸多面体找形方法 | 第74-75页 |
| ·教学成果 | 第75-78页 |
| ·东南西北互动装置设计 | 第78-84页 |
| ·找形 | 第78-81页 |
| ·传动机械设计 | 第81-82页 |
| ·自动化设计 | 第82-84页 |
| 总结与反思 | 第84-85页 |
| 附录 | 第85-88页 |
| 图片来源 | 第88-95页 |
| 参考文献 | 第95-97页 |
| 专著 | 第95页 |
| 期刊 | 第95-96页 |
| 学位论文 | 第96-97页 |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