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基于ICL的我国高等教育融资模式创新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目录第9-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6页
   ·问题背景第12-15页
     ·研究问题第12-14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4-15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5-32页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5-26页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第26-32页
   ·研究对象、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32页
     ·研究对象第32页
     ·研究思路第32页
     ·研究方法第32页
   ·主要概念的界定第32-33页
   ·章节安排及研究架构第33-36页
     ·章节安排第33-35页
     ·研究架构第35-36页
第二章 我国高等教育投融资构成及经济作用现状分析第36-67页
   ·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现状分析第36-45页
     ·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整体构成第36-38页
     ·基于地区差异化视角的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构成分析第38-45页
   ·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效率分析第45-54页
     ·模型选择及数据说明第46-50页
     ·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模型的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效率分析第50-54页
   ·高等教育投融资经济效应及溢出效益的差异化视角分析第54-65页
     ·描述性分析第55-57页
     ·高等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均衡关系分析第57-60页
     ·基于菲德模型的高等教育投资经济效应及溢出效应实证分析第60-65页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三章 国外基于ICL高等教育融资创新的实践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第67-86页
   ·基于ICL高等教育融资创新实践国际经验第67-81页
     ·成功实施基于ICL高等教育融资模式的实践第67-78页
     ·推行基于ICL的高等教育融资模式失败经验第78-81页
   ·国外基于ICL高等教育融资模式可供我国借鉴的经验第81-85页
     ·可供我国借鉴的成功经验第81-83页
     ·失败案例给我国实践基于ICL高等教育融资创新的启示第83-85页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四章 基于ICL的我国高等教育融资模式创新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条件第86-100页
   ·基于ICL的高等教育融资模式创新的理论依据第86-94页
     ·外部性理论与基于ICL的高等教育融资模式第86-89页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与基于ICL的高等教育融资模式第89-92页
     ·成本分担理论与基于ICL的高等教育融资模式第92-94页
   ·推行基于ICL的高等教育融资模式创新的现实条件第94-99页
     ·基于ICL的高等教育融资模式创新的条件要求第95-97页
     ·我国推行基于ICL的高等教育融资模式所具备的条件第97-99页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第五章 我国高等教育融资模式创新的ICL选择第100-118页
   ·ICL的理论分析与选择第100-105页
     ·经典ICL的对比分析第100-104页
     ·ICL选择的理论分析第104-105页
   ·基于个人收益和高等教育贡献度测算的ICL最优选择第105-117页
     ·各类ICL的数理模型第105-107页
     ·个人禀赋与人力资本总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第107-111页
     ·风险转移型ICL模式下个人禀赋对毕业生偿还概率影响的实证分析第111-113页
     ·ICL下及当前融资模式下高等教育个人收益和教育贡献的估算与分析第113-117页
   ·本章小结第117-118页
第六章 基于ICL的我国高等教育融资模式创新设计第118-143页
   ·基于ICL的高等教育融资模式的运行框架设计第118-123页
     ·融资模式运行的基本思路第118-119页
     ·ICL融资模式管理主体设置第119-122页
     ·基于ICL的我国高等教育融资模式运行框架第122-123页
   ·我国高等教育贡献机制设计第123-131页
     ·高等教育贡献计划的目标和参与要求第124-126页
     ·高等教育贡献计划的内容设计第126-131页
   ·ICL资金的证券化融资第131-134页
     ·ICL债权证券化的关键环节第131-133页
     ·ICL债权证券化融资结构及运作流程第133-134页
   ·ICL学生贷款运行机制第134-142页
     ·贷款发放机制设计第134-139页
     ·贷款回收机制设计第139-142页
   ·本章小结第142-143页
第七章 基于ICL的高等教育融资模式利益主体间的博弈分析第143-161页
   ·基于ICL的高等教育融资模式下利益主体间的博弈关系第143-149页
     ·基本假设第143-145页
     ·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博弈关系第145-147页
     ·高等教育贡献机制下学生与政府之间的博弈关系第147-149页
   ·基于ICL的高等教育融资模式下政府、学生、投资者之间的博弈模型第149-159页
     ·风险转移型ICL中政府与学生的博弈模型第149-157页
     ·HCC中投资者与学生的博弈模型第157-159页
   ·本章小结第159-161页
第八章 支持我国推行基于ICL的高等教育融资模式的对策建议第161-174页
   ·确保基于ICL的高等教育融资模式可持续发展的配套措施第161-167页
     ·建立有效的学生信息管理体系第161-164页
     ·引导非正规约束促进融资效率改进第164-165页
     ·推行市场导向的高等教育自主办学机制第165-167页
   ·完善基于ICL的高等教育融资模式的运行环境第167-173页
     ·法律环境第168-170页
     ·信用环境第170-172页
     ·税收环境第172-173页
   ·本章小结第173-174页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第174-177页
   ·主要结论第174-175页
   ·创新之处第175-176页
   ·研究展望第176-177页
参考文献第177-191页
致谢第191-19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192页

论文共1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保障权司法救济研究
下一篇:几类谱共轭梯度方法理论及数值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