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20页 |
| ·世界对虾养殖概况 | 第13页 |
| ·我国对虾养殖发展的主要问题 | 第13-14页 |
| ·养殖水体污染简况 | 第14-16页 |
| ·养殖对环境污染 | 第14-15页 |
| ·养殖水源污染简况 | 第15-16页 |
| ·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 第16-18页 |
| ·本文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人工湿地除氮作用及其调控虾塘的氮收支状况 | 第20-42页 |
| ·前言 | 第20-2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1-24页 |
| ·养殖试验塘、用水与试验虾 | 第21-22页 |
| ·养殖试验塘设施与管理 | 第22页 |
|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 | 第22页 |
|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循环处理虾塘废水方法与技术 | 第22-23页 |
| ·样品采集与测定指标 | 第23页 |
| ·样品测定方法 | 第23-24页 |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24页 |
| ·结果 | 第24-33页 |
| ·人工湿地运转期去除虾塘废水中氮的状况 | 第24-25页 |
| ·静止湿地挺水植物区去除氮与CODMn作用随时间的变化状况 | 第25-26页 |
| ·湿地静止期间挺水植物区总氮组成随时间的演变状况 | 第26-27页 |
| ·人工湿地去氮动力学 | 第27-29页 |
| ·养殖周期养殖塘不同形态氮的变化状况 | 第29-30页 |
| ·养殖塘氮收支情况 | 第30-33页 |
| ·讨论 | 第33-40页 |
| ·人工湿地运转时的去氮效果 | 第33-35页 |
| ·静止人工湿地的去氮特点 | 第35-37页 |
| ·人工湿地静止期处理水氮存在形式变化特点 | 第37-38页 |
| ·湿地静止期间不同形态氮去除动力学 | 第38-39页 |
| ·氮收支分析 | 第39-40页 |
| ·结语 | 第40-42页 |
| 第三章 湿地调控凡纳滨对虾养殖塘溶氧收支状况研究 | 第42-49页 |
| ·前言 | 第4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2-44页 |
| ·试验塘与设备 | 第42-43页 |
| ·人工湿地及其循环处理虾塘水工艺 | 第43页 |
| ·试验幼虾和用水 | 第43页 |
| ·虾池产氧量与耗氧量测定 | 第43-44页 |
| ·底泥耗氧测定 | 第44页 |
| ·虾呼吸耗氧量选用 | 第4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4-49页 |
| ·虾塘各水层毛产氧量与水呼吸耗氧量 | 第44-46页 |
| ·虾塘全水柱毛产氧量与耗氧量 | 第46-47页 |
| ·虾塘溶解氧收支平衡状况 | 第47-49页 |
| 第四章 室内不同养殖水量对凡纳滨对虾生长的影响 | 第49-56页 |
| ·前言 | 第49页 |
| ·材料方法 | 第49-51页 |
| ·试验池和养殖用水 | 第49页 |
| ·试验用虾与养殖管理 | 第49-50页 |
| ·试验设计与水质等测定 | 第50页 |
| ·测定方法 | 第50页 |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50页 |
| ·数据分析 | 第50-5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1-55页 |
| ·养殖池水质变化状况 | 第51页 |
| ·对虾生长状况 | 第51-53页 |
| ·不同养殖水位对氮磷收支影响 | 第53-55页 |
| ·养殖池氮磷输入状况 | 第54页 |
| ·养殖池氮磷输出状况 | 第54-55页 |
| ·结语 | 第55-56页 |
| 第五章 不同养殖时间凡纳滨对虾生长与虾池水质、氮磷收支状况 | 第56-66页 |
| ·前言 | 第5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6-57页 |
| ·试验池和养殖用水 | 第56页 |
| ·试验用虾与试验设计 | 第56-57页 |
| ·试验管理 | 第57页 |
| ·水质指标测定方法 | 第57页 |
| ·数据处理 | 第57页 |
| ·结果讨论 | 第57-65页 |
| ·养虾池水化学指标随养殖时间的演变状况 | 第57-60页 |
| ·不同养殖时间对虾体长与体重、体长和养殖天数关系 | 第60-61页 |
| ·不同试验组体重和养殖天数的关系 | 第61-62页 |
| ·成活率与养殖天数的关系 | 第62-63页 |
| ·试验池氮磷收支 | 第63-65页 |
| ·试验各组氮磷输入情况 | 第63页 |
| ·试验各组氮磷输出情况 | 第63-65页 |
| ·结语 | 第65-66页 |
| 第六章 室内罗氏沼虾幼虾养殖密度对水质与生长的影响 | 第66-74页 |
| ·前言 | 第6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66-67页 |
| ·试验池与养殖用水 | 第66页 |
| ·试验用虾 | 第66-67页 |
| ·试验管理 | 第67页 |
| ·水质指标测定方法 | 第67页 |
| ·数据处理 | 第6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7-73页 |
| ·不同养殖密度对养殖试验池水质的影响 | 第67-69页 |
| ·不同养殖密度对生长的影响 | 第69-70页 |
| ·试验虾体长与体重、体长与养殖天数的关系 | 第70-73页 |
| ·结论 | 第73-74页 |
| 第七章 凡纳滨对虾酶活性随生长与养殖水量的变化 | 第74-81页 |
| ·前言 | 第7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74-76页 |
| ·试验池和养殖用水 | 第74页 |
| ·试验用虾与养殖管理 | 第74-75页 |
| ·试验设计 | 第75页 |
| ·酶测定方法 | 第75-76页 |
| ·蛋白质量测定 | 第75页 |
| ·蛋白酶活性测定 | 第75-76页 |
| ·淀粉酶活性测定 | 第76页 |
| ·脂肪酶活性测定 | 第76页 |
| ·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 | 第76页 |
| ·数据分析 | 第7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76-80页 |
| ·不同养殖阶段凡纳滨对虾酶活性变化 | 第76-78页 |
| ·不同养殖水量对凡纳滨对虾酶活性影响 | 第78-80页 |
| ·结论 | 第80-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94页 |
| 附录 | 第94-95页 |
| 致谢 | 第95-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