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8页 |
·引言 | 第16-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 第1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4页 |
·桉树概况及我国桉树发展历史 | 第18-19页 |
·目前桉树人工林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国内外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国内外不同营林措施的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桉树人工林的发展趋势 | 第24页 |
·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 第24-27页 |
·研究目标 | 第24-25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5-27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 第28-33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28页 |
·研究方法 | 第28-32页 |
·试验地的布置及设计 | 第28-29页 |
·植物生长量及生物量的测定 | 第29-30页 |
·土壤养分含量的测定 | 第30页 |
·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的调查 | 第30-31页 |
·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 | 第31-32页 |
·人工林土壤水土流失情况调查研究 | 第32页 |
·统计分析 | 第32-33页 |
第三章 不同整地方式下桉树人工林的林分生长评价 | 第33-4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4页 |
·材料 | 第34页 |
·研究方法 | 第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42页 |
·3 种整地措下的林分平均地径差异研究 | 第34-35页 |
·3 种整地措施下林分平均树高差异性研究 | 第35-36页 |
·3 种整地措施下林分根系分布及保存率变化特征 | 第36-39页 |
·3 种整地措施下林分蓄积量特征研究 | 第39-40页 |
·3 种整地措施下林分生物量的特征研究 | 第40-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不同整地方式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变化研究 | 第44-51页 |
·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 | 第44-45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44页 |
·试验方法 | 第44-4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5-50页 |
·不同整地措施对土壤有机质及 pH 值的影响 | 第45-47页 |
·不同整地措施对林地土壤大量元素的影响 | 第47-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不同整地下桉树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及水分动态 | 第51-62页 |
·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 | 第51-52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51页 |
·实验方法 | 第51-5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2-60页 |
·不同整地措下土壤容重变化特征研究 | 第52-54页 |
·不同整地措施下的土壤孔隙度变化特征 | 第54-57页 |
·不同整地措施下土壤持水量变化特征 | 第57-58页 |
·不同整地措施下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研究 | 第58-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六章 不同整地方式下尾巨桉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和土壤侵蚀模拟研究 | 第62-70页 |
·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 | 第62-63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62页 |
·试验方法 | 第62-6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3-68页 |
·物种丰富度及 Shannon-wiener 指数差异性研究 | 第63-64页 |
·Simpson 优势度指数及 Pielou 指数差异性研究 | 第64-66页 |
·不同整地措施林下植被生物量差异研究 | 第66-67页 |
·不同林下植被覆盖度在一定雨强下的土壤侵蚀研究 | 第67页 |
·一定雨强下不同坡度的土壤侵蚀量差异研究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七章 特定气候条件下桉树人工林培育模式(以整地为主)的评价 | 第70-77页 |
·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 第70-75页 |
·1.5 年生林分蓄积量产值及经济效益分析 | 第75-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 第77-82页 |
·结论 | 第77-80页 |
·对 3 种整地措施下林分生长的研究 | 第77-78页 |
·对 3 种整地措施下林分土壤养分的研究 | 第78页 |
·对 3 种整地措施下林分土壤物理性质的研究 | 第78-79页 |
·对 3 种整地措施下林下物种多样性以及土壤侵蚀的模拟研究 | 第79页 |
·综合评价 | 第79-80页 |
·讨论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9页 |
附录 | 第89-93页 |
在读期间学术研究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