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IM数据的上海长江隧桥箱梁细节寿命评估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图表清单 | 第10-12页 |
注释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0页 |
·近代钢桥发展综述 | 第13页 |
·钢桥的疲劳问题及疲劳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钢桥的疲劳问题 | 第13-14页 |
·钢桥的疲劳研究内容 | 第14页 |
·国内外疲劳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4-16页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6页 |
·钢桥疲劳损伤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既有桥梁疲劳损伤评估的意义 | 第17页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7-20页 |
·课题工程背景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桥梁疲劳寿命分析方法及累积损伤理论 | 第20-29页 |
·疲劳与疲劳破坏相关概述 | 第20-21页 |
·公路钢桥疲劳寿命评估的特点[12,27] | 第21-22页 |
·钢桥疲劳寿命分析的两种方法[28] | 第22-25页 |
·名义应力法 | 第22-23页 |
·断裂力学法 | 第23-25页 |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 第25-27页 |
·Miner 理论 | 第25-26页 |
·Carten-Dolan 理论 | 第26-27页 |
·钢箱梁细节损伤寿命评估总体思路 | 第27-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疲劳车辆荷载谱模拟 | 第29-40页 |
·前言 | 第29页 |
·动态称重系统相关概述 | 第29-31页 |
·动态称重系统技术的国内外状况 | 第29-30页 |
·动态称重系统组成 | 第30-31页 |
·上海长江隧桥交通运输概况 | 第31-34页 |
·周边环境 | 第31-32页 |
·车辆载荷采集与分析 | 第32-34页 |
·上海长江大桥车辆载荷模型 | 第34-39页 |
·简化车辆模型车 | 第34-35页 |
·典型车辆等效轴重的确定 | 第35-37页 |
·典型车辆等效轴距和轮距的确定 | 第37-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全桥结构有限元仿真和应力谱模拟 | 第40-66页 |
·前言 | 第40页 |
·整桥模型仿真 | 第40-42页 |
·钢箱梁子模型的建立 | 第42-44页 |
·概述 | 第42页 |
·子模型的创建 | 第42-44页 |
·子模型边界条件的处理 | 第44页 |
·验算疲劳细节与加载方式的确定 | 第44-47页 |
·概述 | 第44-45页 |
·疲劳细节的选取 | 第45-46页 |
·加载方式的确定 | 第46-47页 |
·应力历程 | 第47-58页 |
·跨中箱梁细节应力历程 | 第48-53页 |
·南塔箱梁细节应力历程 | 第53-58页 |
·应力谱的建立 | 第58-65页 |
·应力循环计数法 | 第58-59页 |
·细节应力谱的制定 | 第59-65页 |
·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箱梁细节损伤寿命评估 | 第66-78页 |
·前言 | 第66页 |
·S-N 曲线的建立[37] | 第66-68页 |
·箱梁细节损伤计算 | 第68-73页 |
·不同失效概率下细节总损伤与寿命计算 | 第73-76页 |
·疲劳细节总损伤 | 第73-75页 |
·疲劳细节寿命评估 | 第75-76页 |
·大桥疲劳破坏时对过往车载的预估 | 第76-77页 |
·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8-80页 |
·论文总结 | 第78页 |
·论文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