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理学论文

几种植物叶片气孔导度与植物激素对大气湿度的响应

摘要第1-14页
ABSTRACT第14-1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9-33页
   ·植物叶片气孔的研究第19-27页
     ·气孔导度对水汽压亏缺/大气相对湿度的研究第19-22页
     ·气孔导度与环境因子耦合模型的研究进展第22-25页
     ·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水分利用效率第25-27页
   ·植物激素第27-31页
     ·ABA研究现状第27-29页
     ·气孔对VPD的响应与叶片ABA含量的关系第29页
     ·IAA和GA3对植物的作用第29页
     ·激素的提取和测定第29-31页
   ·植物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第31页
   ·研究目的与内容第31-33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33-43页
   ·植物的选择与栽培第33-36页
     ·树种的介绍第33-36页
     ·实验植株栽培与管理第36页
   ·实验测定地点第36-37页
   ·植物叶片气体交换测定方法第37页
   ·叶片植物激素的测定方法第37-39页
   ·蛋白质、可溶性糖、叶绿素和含水量的测定方法第39-41页
     ·蛋白质的测定第39页
     ·叶片中可溶性糖的测定第39-40页
     ·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第40-41页
   ·大气相对湿度与水汽压亏缺的转换第41-43页
第三章 不同气候区四种植物叶片的气孔导度对水汽压亏缺的响应第43-69页
   ·材料和方法第44-48页
     ·测定地点第44-45页
     ·实验植物材料第45页
     ·气体交换测定第45-48页
     ·植物叶片激素的测定第48页
     ·数据分析第48页
   ·结果第48-49页
     ·不同VPD条件下的气体交换测定结果第48-49页
     ·不同气候区两种植物叶片内源激素的测定结果第49页
   ·讨论第49-66页
     ·气孔导度对VPD的响应第49-55页
     ·两种气孔导度模型的比较第55-63页
     ·四种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对VPD的响应第63-64页
     ·叶片气孔对VPD的响应特征与植物激素含量的比较研究第64-66页
   ·小结第66-69页
第四章 植物叶片气孔导度对水汽压亏缺响应的季节变化特征第69-95页
   ·材料和方法第71-73页
     ·实验地点第71页
     ·植物第71页
     ·植物叶片气体交换的测定第71-72页
     ·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第72页
     ·植物叶片酸性激素的测定第72-73页
   ·结果第73-81页
     ·气体交换对VPD的响应第78页
     ·WUE对VPD的响应第78页
     ·三种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季节变化第78-79页
     ·三种植物叶片内源激素的季节变化第79-81页
   ·讨论第81-93页
     ·三种植物叶片气孔导度对VPD的响应的季节变化第81-83页
     ·两种气孔导度模型的模拟比较第83-90页
     ·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对VPD的响应第90-91页
     ·植物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对VPD的响应特征第91-92页
     ·叶片气孔对VPD的响应特征与植物激素含量的比较研究第92-93页
   ·小结第93-95页
第五章 济南十种落叶乔木叶片气体交换对水汽压亏缺的响应第95-111页
   ·材料和方法第95-97页
     ·实验地点第95页
     ·植物的选择第95-96页
     ·气体交换的测定第96-97页
     ·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的测定第97页
     ·数据分析第97页
   ·结果第97-102页
     ·不同VPD条件下植物叶片气体交换第97页
     ·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第97-102页
   ·讨论第102-110页
     ·十种植物叶片气孔导度对VPD的响应第102-105页
     ·两种气孔导度模型的比较第105-108页
     ·十种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对VPD的响应第108-109页
     ·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与植物叶片气体交换对VPD响应的关系第109-110页
   ·小结第110-111页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第111-115页
   ·结论第111-113页
   ·展望第113-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33页
致谢第133-13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第135-158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58页

论文共1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光子细胞膜和核糖核酸探针的合成及其在活细胞荧光成像中的应用
下一篇:磺化聚苯并噁嗪质子交换膜的合成与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