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居住区规划论文

城市住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评价--以天津市为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1页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0-16页
     ·快速城市化中的中国第10-11页
     ·增长的极限——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第11-12页
     ·我国城市住宅房地产业的发展第12-14页
     ·有关城市住区(住宅)可持续性能评价体系的发展第14-15页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5-16页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6-21页
     ·研究对象第16-18页
     ·研究内容第18-21页
第二章 国外现代城市“居住小区”的起源与发展第21-33页
   ·传统城市问题第21-22页
   ·现代城市“居住小区”的出现第22-27页
     ·托尼·加尼耶(Tony Garnier,1869~1948),工业城市第22-23页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现代城市第23-24页
     ·克拉伦斯·佩里(Clarence Perry),邻里单位(Neighbourhood Unit)第24-26页
     ·瓦尔特·格罗庇乌斯(Walter Gropius),居住组群第26页
     ·雅典宪章第26-27页
   ·对“居住小区”模式的反思第27-30页
     ·十次小组(Team 10)第28-30页
     ·马丘比丘宪章第30页
   ·“居住小区”在发达国家的消亡第30-31页
     ·美国第30-31页
     ·欧洲第31页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三章 国外现代城市住区建设理论与实践第33-52页
   ·现代城市问题的出现第33-35页
   ·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第35-37页
   ·生态城市理论第37-38页
   ·田园城市第38-39页
   ·新城市主义与“精明增长”第39-42页
     ·新城市主义第39-41页
     ·精明增长第41-42页
   ·可持续社区第42-44页
   ·可持续城市住区建设的实践第44-51页
     ·德国弗莱堡可持续住区第45-47页
     ·瑞典哈马碧滨水新城第47-51页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国外城市住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介绍第52-64页
   ·美国LEED-ND 社区规划与发展评价体系第52-58页
   ·英国BREEAM Communities 可持续社区评价体系第58-64页
第五章 我国城市住区建设相关理论的发展第64-80页
   ·我国现代城市住区的起源与发展第64-66页
   ·当前我国城市住区建设第66-71页
     ·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主导的房地产开发模式第66-68页
     ·“居住小区”为核心的住区建设第68-71页
     ·以国家强制性标准为依据的城市居住建筑节能第71页
   ·国内可持续城市住宅相关理论介绍第71-80页
     ·绿色生态住宅(住区)第71-74页
     ·健康住宅第74-75页
     ·生态城市第75-79页
     ·小结第79-80页
第六章 我国城市住区建设发展的现实背景第80-95页
   ·中西方国家不同的城市化背景第81-85页
     ·发达国家的城市郊区化与我国的住宅郊区化第81-84页
     ·城市人口密度的不同第84-85页
   ·与城市住区建设相关的城市问题第85-93页
     ·能源消耗与全球变暖第85-86页
     ·资源消耗与环境保护第86-89页
     ·家庭垃圾第89-90页
     ·私人轿车第90-91页
     ·社区营造第91-92页
     ·地域特征缺失第92-93页
   ·本章小结第93-95页
第七章 我国城市住区建设探索与实践第95-115页
   ·国内城市住宅建设实践第95-106页
     ·A 级住宅性能认定第95-98页
     ·国家康居示范工程第98-100页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第100-101页
     ·全国绿色生态住宅示范项目第101-102页
     ·中国环境标志生态住宅认证项目第102页
     ·金牌住区建设试点项目第102-105页
     ·我国当前城市住宅建设趋势分析第105-106页
   ·国内生态城市建设实践第106-113页
     ·东滩生态城第107-109页
     ·中新生态城第109-111页
     ·曹妃甸生态城第111-112页
     ·规划理念比较第112-113页
   ·本章小结第113-115页
第八章 天津市城市住区建设调查第115-141页
   ·天津市城市住区建设现状第115-131页
     ·大型居住区圈层式扩张第115-116页
     ·居住郊区化明显第116-122页
     ·街区型住区开始出现第122-129页
     ·生态住宅概念风靡天津楼市第129-131页
   ·天津市城市住区居住环境问卷调查第131-137页
     ·调查人群基本情况第132-133页
     ·住宅类型与建筑面积第133页
     ·通勤情况第133-135页
     ·住区基本情况第135-136页
     ·住宅建筑基本情况第136页
     ·结论第136-137页
   ·城市住区可持续发展认知程度调查第137-140页
     ·数据分析第137-139页
     ·结论第139-140页
   ·本章小结第140-141页
第九章 城市住区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构建第141-163页
   ·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第141-147页
     ·单一指标法第141-146页
     ·指标体系法第146-147页
   ·国内相关评价体系第147-150页
     ·中国生态住区技术评价手册第147-150页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生态住宅(住区)第150页
   ·国内外相关评价体系对比与分析第150-157页
   ·我国城市住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157-162页
     ·评价角度第157页
     ·评价内容第157页
     ·评价原则第157-158页
     ·指标选择第158-162页
     ·评分方法第162页
   ·本章小结第162-163页
第十章 天津市城市住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标准第163-190页
   ·天津市可持续城市住区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第163-168页
     ·自然环境第163-166页
     ·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第166-167页
     ·人文历史第167页
     ·地方政策第167-168页
   ·天津市城市住区可持续发展评分表第168-172页
     ·指标分级第168-169页
     ·评分表第169-172页
   ·部分评价指标说明第172-189页
     ·能源第172-176页
     ·资源第176-179页
     ·生态第179-180页
     ·规划选址第180-186页
     ·住区交通第186-189页
   ·本章小结第189-190页
第十一章 论文总结第190-192页
   ·论文创新点第190页
   ·今后研究方向第190-192页
图表出处第192-198页
参考文献第198-204页
附录第204-210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210-211页
致谢第211页

论文共2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作为社会结构表征的中国传统聚落形态研究
下一篇:爆炸荷载作用下钢结构损伤机理及砌体墙破碎过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