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绪论 | 第13-27页 |
一、立论依据 | 第13-16页 |
(一) 朱英诞其人其诗 | 第13-15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二、研究现状分析 | 第16-25页 |
(一) 从流派谱系出发进行的研究 | 第16-19页 |
(二) 对朱英诞新诗诗艺的研究 | 第19-22页 |
(三) 对朱英诞诗学观念的归纳、建构 | 第22-25页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25-27页 |
第一章 朱英诞的新诗观念 | 第27-47页 |
第一节 新诗何以成立 | 第27-31页 |
第二节 诗源于诗性体验 | 第31-38页 |
第三节 诗须“修辞立其诚” | 第38-47页 |
第二章 朱英诞新诗的主题 | 第47-76页 |
第一节 守护日常:朱英诞新诗的日常生活抒写 | 第47-55页 |
一、日常生活:最根本的栖居之地 | 第47-49页 |
二、诗:建构多维的日常生活世界 | 第49-52页 |
三、技艺:通向诗意境界的暗道 | 第52-55页 |
第二节 寻找新的桃源:朱英诞的现代田园诗抒写 | 第55-64页 |
一、接续古典田园诗传统 | 第55-58页 |
二、丰富多义的“田园”空间 | 第58-61页 |
三、对古典田园诗传统的革新 | 第61-64页 |
第三节 诗与梦的同构:朱英诞新诗的梦幻抒写 | 第64-76页 |
一、几种主题的梦 | 第64-67页 |
二、梦幻诗的两种形态 | 第67-72页 |
三、梦幻诗的生成机制 | 第72-76页 |
第三章 朱英诞新诗的艺术 | 第76-110页 |
第一节 朱英诞新诗意象 | 第76-88页 |
一、多维的意象世界 | 第77-81页 |
二、精微的意象艺术 | 第81-88页 |
第二节 寻找“诗的文字”:朱英诞新诗语言的思考与实践 | 第88-100页 |
一、一个内部压力:表达更为新异的“情思体验” | 第88-91页 |
二、“诗的文字”:体验与表达的对等 | 第91-96页 |
三、语词嬉戏:语言的自我指涉 | 第96-100页 |
第三节 朱英诞新诗的结构 | 第100-110页 |
一、诗的结构 | 第100-102页 |
二、朱英诞新诗的三种结构 | 第102-110页 |
第四章 朱诗英诞新诗与中西诗歌 | 第110-146页 |
第一节 朱英诞与法国象征主义诗歌 | 第110-119页 |
一、心物感应:重新感知世界 | 第110-114页 |
二、暗示:寻找有效的表达方式 | 第114-117页 |
三、“真诗”:“纯诗”激活的新诗本体意识 | 第117-119页 |
第二节 “纯”与“杂”的纠缠与协调:朱英诞与T·S·艾略特 | 第119-131页 |
一、由“纯”而“杂” | 第120-123页 |
二、发展感受力 | 第123-128页 |
三、包容一切经验 | 第128-131页 |
第三节 朱英诞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以对李贺、杨万里的接受为例 | 第131-146页 |
一、从“苦吟”诗人经验抵达真诗本质 | 第132-138页 |
二、幽默理趣与深细平易的写作理路 | 第138-146页 |
结语 | 第146-149页 |
参考文献 | 第149-15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157-158页 |
后记 | 第158-1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