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民间借贷的内涵 | 第9-13页 |
(一) 民间借贷的概念及特征 | 第9页 |
1. 民间借贷的概念 | 第9页 |
2. 民间借贷的特征 | 第9页 |
(二) 我国民间借贷的历史沿革及现状 | 第9-11页 |
1. 我国民间借贷的沿革 | 第9-10页 |
2. 我国民间借贷的现状 | 第10-11页 |
(三) 我国民间借贷的合理性分析 | 第11-13页 |
1. 我国民间借贷的历史合理性 | 第11-12页 |
2. 我国民间借贷的现实合理性 | 第12-13页 |
二、我国民间借贷法律规制的历史和域外经验及必要性 | 第13-19页 |
(一) 民间借贷法律规制的历史经验 | 第13-16页 |
1. 唐代的民间借贷 | 第13-14页 |
2. 宋代的民间借贷 | 第14页 |
3. 明代的民间借贷 | 第14-15页 |
4. 民间借贷法律规制的历史经验 | 第15-16页 |
(二) 民间借贷法律规制的域外经验 | 第16-18页 |
1. 美国、中国香港的民间借贷 | 第16-17页 |
2. 德国、中国台湾的民间借贷 | 第17页 |
3. 民间借贷法律规制的域外启示 | 第17-18页 |
(三) 我国民间借贷法律规制的必要性分析 | 第18-19页 |
1. 民间借贷界限模糊,损害参与者利益 | 第18页 |
2. 民间借贷规避甚至违背法律制度 | 第18页 |
3. 民间借贷引发“信用危机”,严重影响社会秩序 | 第18-19页 |
三、完善我国民间借贷法律规制的建议 | 第19-24页 |
(一) 适度放宽政策,使民间借贷部分合法化 | 第19-21页 |
1. 修改现行法律引导民间借贷进入正规金融市场 | 第19页 |
2. 继续加强民间借贷利率的管制 | 第19-20页 |
3. 明确合法民间借贷的界限 | 第20-21页 |
(二) 引入征信制度,用法律来重塑社会信用 | 第21-22页 |
1. 立法使征信介入民间借贷过程 | 第21页 |
2. 立法授予司法机关对民间借贷失信行为的行政、刑事处罚权 | 第21-22页 |
(三) 建立个人破产制度,使民间借贷有救济 | 第22-24页 |
1. 立法允许民间借贷借款人破产免责 | 第22页 |
2. 明确规定破产后丧失的权利和复权的条件 | 第22-24页 |
结语 | 第24-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27页 |
致谢 | 第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