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部分 绪论 | 第12-18页 |
·选题缘由 | 第12-13页 |
·一则故事引发的思考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文献研究法 | 第13页 |
·个案研究法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本文创新 | 第14页 |
·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国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4-16页 |
·国内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6-18页 |
第二部分 朋辈心理辅导概述 | 第18-22页 |
·朋辈心理辅导的含义 | 第18页 |
·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 | 第18-19页 |
·朋辈心理辅导的分类 | 第19页 |
·朋辈心理辅导的基本理念 | 第19-20页 |
·朋辈特点与心理辅导的联系 | 第20页 |
·朋辈心理辅导的优势和劣势 | 第20-21页 |
·朋辈心理辅导在高校中的开展情况 | 第21-22页 |
第三部分 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咨询中的态度及基本技能 | 第22-27页 |
·尊重 | 第22页 |
·尊重的定义 | 第22页 |
·尊重的含义 | 第22页 |
·真诚 | 第22-23页 |
·真诚的定义和重要意义 | 第22-23页 |
·朋辈心理辅导员表达真诚时的注意事项 | 第23页 |
·共情 | 第23-24页 |
·共情的含义 | 第23-24页 |
·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和求助者表达共情时的注意事项 | 第24页 |
·积极关注 | 第24-25页 |
·朋辈辅导的基本技能之关注当事人的言语行为 | 第25-26页 |
·倾听 | 第25页 |
·探问 | 第25页 |
·面质 | 第25-26页 |
·朋辈辅导的基本技能之关注当事人的非言语行为 | 第26-27页 |
第四部分 朋辈心理辅导的案例 | 第27-43页 |
·一般资料 | 第27-29页 |
·一般情况 | 第27页 |
·个人成长史 | 第27页 |
·主诉与个人陈述 | 第27页 |
·观察与他人反应 | 第27-28页 |
·心理测验结果 | 第28页 |
·评估与诊断 | 第28页 |
·该求助者出现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 第28-29页 |
·辅导方案的制定 | 第29页 |
·辅导目标的确立 | 第29页 |
·理论原理和方法 | 第29页 |
·朋辈心理辅导员和当事人的整个辅导故事 | 第29-42页 |
·第一次辅导故事的展开(辅导关系建立和诊断阶段) | 第29-33页 |
·第一次辅导结束后的互动与反思总结 | 第33-35页 |
·第一次辅导结束后的互动 | 第33-34页 |
·第一次辅导及互动后的效果评估 | 第34页 |
·第一次辅导及互动后的反思收获 | 第34-35页 |
·第二次辅导故事的展开和效果评估及总结 | 第35-40页 |
·第二次辅导故事的展开(心理帮助阶段) | 第35-40页 |
·第二次辅导后的效果评估与总结 | 第40页 |
·朋辈心理辅导员与当事人的后续互动故事(巩固和结束阶段) | 第40-42页 |
·辅导效果整体评估 | 第42-43页 |
第五部分 分析总结与建议 | 第43-47页 |
·辅导的整体分析与总结 | 第43-44页 |
·对于朋辈心理辅导大众化的解读和探讨 | 第44-45页 |
·对培训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几点看法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2页 |
附录一 | 第52-53页 |
附录二 | 第53-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