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起重机械与运输机械论文--装卸机械论文--自动式装卸车论文

叉车结构振动特性及减振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5页
   ·引言第11页
   ·叉车减振技术发展的现状第11-12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2页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课题研究的思路第13-15页
第二章 叉车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15-31页
   ·有限元法第15-20页
     ·有限元法概述第15页
     ·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第15-18页
     ·有限元法的基本步骤第18-19页
     ·结构有限元分析精度的影响因素与解决方法第19-20页
   ·叉车的结构分析第20-21页
     ·叉车的组成第20页
     ·叉车结构的简化第20-21页
   ·叉车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21-30页
     ·叉车仿真模型建立的要点分析第21-22页
     ·叉车主要零部件的建模第22-29页
     ·整车有限元模型的装配第29-30页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叉车整体的模态分析第31-41页
   ·模态分析概述第31页
   ·模态分析的基本理论第31-33页
     ·模态分析的原理第31-32页
     ·模态分析的基本步骤第32-33页
   ·整车的模态分析第33-39页
     ·定义材料属性、相接触面组形式及零部件的关系第33-34页
     ·划分网格第34-35页
     ·模态分析第35-39页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四章 叉车的振动测试与数据采集第41-53页
   ·振动测试第41-44页
     ·叉车型号第41页
     ·测试系统第41页
     ·测试仪器第41-43页
     ·测试环境第43-44页
   ·振动数据的采集与响应分析第44-51页
     ·车架与发动机的振动分析第44-47页
     ·驱动桥与司机座椅盖板的振动分析第47-49页
     ·座椅的振动分析第49-51页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五章 叉车振动的响应分析第53-77页
   ·叉车仿真模型的修正第53页
   ·响应分析的基本理论第53-54页
   ·外部振源的分析第54-60页
     ·路面激励的分析第54-56页
     ·内燃发动机不平衡力的分析第56-60页
   ·结构刚度与阻尼的确定第60-64页
     ·轮胎的等效刚度与等效阻尼第60-63页
     ·座椅的刚度与等效阻尼第63-64页
   ·振动响应分析第64-74页
     ·传感器的分布第64页
     ·频响分析第64-74页
   ·本章小结第74-77页
第六章 叉车座椅的振动分析及结构优化第77-93页
   ·“人-椅”模型的建立第77-80页
     ·“人-椅”系统振动模型的建立第77-78页
     ·“人-椅”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第78-79页
     ·“人-椅”系统优化模型的建立第79-80页
   ·座椅结构参数的优化第80-85页
     ·座椅结构参数的优化过程第80-84页
     ·优化结果及分析第84-85页
   ·座椅减振效果的评定第85-92页
     ·人因工程概述第85页
     ·机械振动与冲击-人体暴露于全身振动的评价标准第85-87页
     ·优化后座椅的减振性能评价第87-92页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第七章 课题总结第93-95页
   ·课题的主要内容第93页
   ·研究的不足第93-95页
参考文献第95-99页
致谢第99-101页
附录 1第101-103页
附录 2第103-12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29-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塔式起重机双吊点水平臂架结构优化研究
下一篇:电动葫芦单梁桥式起重机的参数化设计及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