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天然彩色棉的培育及发展历史 | 第13-14页 |
·天然棕色棉纤维的研究进展 | 第14-21页 |
·天然棕色棉纤维结构的研究 | 第14-16页 |
·天然棕色棉纤维性能研究 | 第16-17页 |
·天然棕色棉纤维色素的形成及遗传性状 | 第17页 |
·天然棕色棉纤维色素结构的研究 | 第17-21页 |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页 |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碱性溶液对天然棕色棉色素的提取效果及对成分影响 | 第23-35页 |
·实验部分 | 第23-26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3-24页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23页 |
·主要仪器 | 第23-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26页 |
·样品的制备 | 第24页 |
·纤维色素提取及浓缩 | 第24-25页 |
·提取液的 UV-VIS 光谱测定 | 第25-26页 |
·色素提取液的 HPLC 成分分离 | 第26页 |
·色素提取后的纤维粉末色泽测试 | 第26页 |
·结果和分析 | 第26-34页 |
·不同 pH 溶液的色素提取原液的 UV-VIS 光谱图 | 第26-28页 |
·去离子水提取产物调节到不同 pH 值 UV-VIS 光谱 | 第28-29页 |
·碱溶液提取产物 pH 值调节后的 UV-VIS 光谱 | 第29-31页 |
·色素提取液 HPLC 分析 | 第31-32页 |
·不同条件色素提取后纤维粉末色泽测试 | 第32-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天然棕色棉色素提取、分离及结构初步鉴定 | 第35-53页 |
·实验部分 | 第35-40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5-36页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35-36页 |
·主要仪器 | 第36页 |
·棕色棉纤维色素抗菌性能测试 | 第36-37页 |
·利用乙醇-水溶剂体系对棕色棉纤维色素的提取方法 | 第37页 |
·抑菌实验方法 | 第37页 |
·色素的提取与初步纯化 | 第37-38页 |
·棕色棉色素的分离 | 第38-39页 |
·色素粗品大孔吸附树脂精制 | 第38页 |
·色素粗品聚酰胺柱精制 | 第38页 |
·色素粗品反相硅胶层析柱精制 | 第38页 |
·色素的反相硅胶色谱柱分离 | 第38-39页 |
·HPLC 检测条件 | 第39页 |
·棕棉色素的鉴定 | 第39-40页 |
·色素的紫外光谱测定 | 第39页 |
·色素的红外光谱测定 | 第39页 |
·ESI-MS 测定 | 第39-4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0-51页 |
·提取物的抗菌效果 | 第40-41页 |
·乙醇-水溶剂体系提取的色素 HPLC 分离 | 第41-44页 |
·色素粗品分离结果讨论 | 第44-47页 |
·色素的大孔树脂分离 | 第44-45页 |
·色素的聚酰胺柱精制 | 第45-46页 |
·色素的 C_18层析柱精制 | 第46-47页 |
·色素的 C_18层析柱分离 | 第47页 |
·棕棉色素的鉴定 | 第47-51页 |
·色素的紫外光谱 | 第47-49页 |
·色素的红外光谱 | 第49-51页 |
·质谱分析 | 第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棕色棉纤维的抗氧化活性 | 第53-69页 |
·实验部分 | 第53-57页 |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53-54页 |
·纤维材料预处理 | 第54-55页 |
·石油醚超声处理 | 第54页 |
·碱精练处理 | 第54页 |
·果胶酶及纤维素酶处理 | 第54-55页 |
·服用洗涤处理 | 第55页 |
·试验方法 | 第55-57页 |
·清除 ABTS~+·实验 | 第55-56页 |
·清除 DPPH·能力测定 | 第56-57页 |
·测试结果及讨论 | 第57-67页 |
·清除 ABTS+·能力 | 第57-58页 |
·DPPH·清除能力 | 第58-61页 |
·纤维清除 ABTS~+·和 DPPH·的计量效应及对比评价 | 第61-66页 |
·清除 ABTS~+·能力评价 | 第61-62页 |
·清除 DPPH·能力评价 | 第62-66页 |
·服用洗涤对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69页 |
·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附录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