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的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国外的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国内的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研究的内容与框架 | 第13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可能的创新和可能的不足 | 第15-17页 |
·可能的创新 | 第15页 |
·可能的不足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农村商业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分析 | 第17-25页 |
·信用风险的概念及类型 | 第17-18页 |
·信用风险的概念 | 第17页 |
·信用风险的类型 | 第17-18页 |
·信用风险的特点 | 第18-20页 |
·信用风险的广泛性 | 第18-19页 |
·信用风险的相关性 | 第19页 |
·信用风险的内生性 | 第19页 |
·信用风险的客观性 | 第19页 |
·信用风险的政策性 | 第19页 |
·信用风险的非系统性 | 第19-20页 |
·信用风险的非对称性 | 第20页 |
·国内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管理方法 | 第20-22页 |
·农商行信用风险的特点 | 第22-25页 |
·面向“三农”,风险集中度高 | 第22页 |
·缺乏有效担保机制 | 第22页 |
·涉农贷款受自然条件影响大,不良贷款率高 | 第22-23页 |
·地方政府的干预影响贷款信用 | 第23页 |
·农村信用制度缺失,信息不对称严重 | 第23页 |
·信用风险管理的定量分析技术落后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江苏泰兴农村商业银行业务的经营状况 | 第25-37页 |
·泰兴农村商业银行资产情况 | 第25-27页 |
·资产年增长率较高 | 第25页 |
·发放贷款占比最大 | 第25-26页 |
·贷款以短期贷款为主,涉农贷款、小微贷款稳定增长 | 第26-27页 |
·泰兴农村商业银行负债情况 | 第27-30页 |
·负债年增长率较高 | 第27-28页 |
·各项存款占比最大 | 第28-29页 |
·存款以个人存款为主,定期存款占比较大、逐年上升 | 第29-30页 |
·泰兴农村商业银行财务收支情况 | 第30-33页 |
·营业收入情况 | 第30-32页 |
·营业支出情况 | 第32-33页 |
·泰兴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状况 | 第33-34页 |
·泰兴农商行总体财务指标分析 | 第34-37页 |
第四章 泰兴农村商业银行的贷款信用风险的分析 | 第37-57页 |
·泰兴农商行信贷流程 | 第37-38页 |
·总贷款情况 | 第38-46页 |
·泰兴农商行贷款信用风险分析 | 第46-51页 |
·不良贷款持续下降,2012年略有反弹 | 第46-47页 |
·新增不良贷款中农户贷款占大半以上 | 第47-48页 |
·次级贷款中前十家所占比重较大 | 第48-49页 |
·可疑类贷款中前十家所占比重较大,逾期情况较为严重 | 第49页 |
·损失类贷款客户较少,余额相对较低 | 第49-50页 |
·关注类贷款大幅增加,存在风险隐患 | 第50-51页 |
·泰兴农商行贷款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 | 第51-57页 |
·泰兴农商行信贷人员素质偏低且参差不齐 | 第51-52页 |
·泰兴农商行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 第52页 |
·泰兴农商行对不良贷款管理和责任追究不力 | 第52-53页 |
·泰兴农商行信贷管理薄弱,对关注类贷款管理不力 | 第53-54页 |
·服务对象、产业单一,农业经济效益水平低 | 第54页 |
·信息不对称导致道德风险引起信用风险 | 第54-55页 |
·运用技术手段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措施欠缺 | 第55-57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57-63页 |
·总结 | 第57页 |
·泰兴农商行信用风险的防范优势明显 | 第57页 |
·泰兴农商行贷款信用风险方面存在问题 | 第57页 |
·对策建议 | 第57-63页 |
·加强信贷队伍建设,提升素质,增强防风险的意识 | 第57-58页 |
·加强对关注类贷款的管理,防范其迁徙为不良贷款 | 第58-59页 |
·多法并举,加强不良贷款的管理,严控新增不良贷款 | 第59页 |
·结合农村、农业实际,创新产品,分散风险 | 第59-60页 |
·借鉴先进的信用分析手段,运用技术手段分析和测算信用风险 | 第60页 |
·建立严格考核机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严防信用风险 | 第60页 |
·加强内控建设,完善制约监督机制,推行流程银行建设 | 第60-61页 |
·积极营销,增强财力和收益,持续提升抗风险的能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