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新芳香化酶抑制剂的设计与合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前言 | 第10-18页 |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简介 | 第10-13页 |
·基于配体药物设计 | 第10-11页 |
·基于受体药物设计 | 第11-13页 |
·芳香化酶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芳香化酶简介 | 第13-14页 |
·芳香化酶的作用机理 | 第14-15页 |
·芳香化酶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 第15页 |
·芳香化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本文研究意义及其内容 | 第16-18页 |
·本文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32页 |
·实验材料 | 第18-20页 |
·主要实验试剂及原料 | 第18-19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9页 |
·药物设计所用实验材料及平台 | 第19-20页 |
·实验方法 | 第20-32页 |
·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定量构效关系模型的建立 | 第20-23页 |
·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定量构效关系模型的建立 | 第23-24页 |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 | 第24-26页 |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 第26-30页 |
·芳香化酶抑制剂活性测定 | 第30-32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2-66页 |
·芳香化酶活性位点分析及对接方法验证 | 第32-33页 |
·芳香化酶活性位点分析 | 第32页 |
·对接方法验证 | 第32-33页 |
·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对接与QSAR模型研究 | 第33-41页 |
·分子对接研究 | 第33-36页 |
·QSAR模型的构建 | 第36-41页 |
·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对接与QSAR模型研究 | 第41-52页 |
·分子对接研究 | 第41-44页 |
·QSAR模型的构建 | 第44-52页 |
·两个定量构效关系模型的区别与联系 | 第52-53页 |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53-63页 |
·化合物2-1的合成与表征 | 第53-54页 |
·化合物2-2的合成与表征 | 第54-55页 |
·化合物2-3的合成与表征 | 第55-56页 |
·化合物2-4的合成与表征 | 第56页 |
·化合物2-5的合成与表征 | 第56-57页 |
·化合物2-6的合成与表征 | 第57-58页 |
·化合物2-7的合成与表征 | 第58页 |
·化合物2-8的合成与表征 | 第58-59页 |
·化合物2-9的合成与表征 | 第59-60页 |
·化合物2-10的合成与表征 | 第60页 |
·化合物2-11的合成与表征 | 第60-61页 |
·化合物2-12的合成与表征 | 第61-62页 |
·化合物2-13的合成与表征 | 第62-63页 |
·化合物2-14的合成与表征 | 第63页 |
·目标化合物的活性结果分析 | 第63-66页 |
4 结论 | 第66-68页 |
5 展望 | 第68-69页 |
6 参考文献 | 第69-76页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6-77页 |
8 致谢 | 第77-78页 |
附录 | 第78-86页 |